"楚山千叠浮空":楚地群山层层叠叠,仿佛飘浮在空中,
"楚云只在巫山住":楚云却只在巫山一带缭绕。
"鸾飞凤舞":曾经梦中见到鸾凤飞舞,
"当时空记":当时也只是白白地记住,
"梦中奇语":那些奇妙的话语。
"晓日曈昽":清晨阳光朦胧,
"夕阳零乱":傍晚夕阳余晖散乱,
"袅红萦素":红花与素色的云彩相互萦绕。
"问如今依旧":问如今是否依旧,
"霏霏冉冉":那云雾霏霏袅袅,
"知他为、":不知它是为谁、
"谁朝暮":朝夕飘荡。
"玉佩烟鬟飞动":她佩戴着玉佩,发髻如烟雾般飘动,
"炯星眸、":明亮的眼眸好似星辰、
"人间相遇":在人间与我相遇。
"嫣然一笑":她嫣然一笑,
"阳城下蔡":如同阳城下蔡的众人见到美女般,
"尽成惊顾":让所有人都惊叹回顾。
"蕙帐春浓":闺房里春意浓郁,
"兰衾日暖":锦被温暖,
"未成行雨":但并未像巫山神女那样与楚王行云雨之事。
"但丁宁莫似":只是再三叮嘱,
"阳台梦断":不要像阳台梦醒后那样,
"又随风去":一切成空,又随风飘散离去。
南宋文学家
周紫芝(1082~1155?),宋代文学家。字少隐,自号竹坡居士,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绍兴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后退隐庐山。早年生活于社会下层,又目睹靖康战乱,饱尝流离之苦,因此有一部分反映民间疾苦与国家兴亡的纪实诗篇,但更多诗则是描写隐居闲适生活以及交游唱和。其诗在南宋初诗歌中较为独特。其词早年学习晏几道,清丽婉曲,后期自为一格。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等。
1. 分段赏析
上阕“楚山千叠浮空,楚云只在巫山住”开篇以“楚山千叠”“楚云”勾勒出楚地山水的磅礴与云雾的缥缈,“巫山”一词直接点出与巫山神女传说的关联,为全词奠定“梦”与“幻”的基调,暗喻美好事物如巫山云般难寻且专属。“鸾飞凤舞,当时空记,梦中奇语”追忆梦中“鸾飞凤舞”的奇幻景象,“空记”二字却道破梦境的虚妄,即便记得梦中妙语,终究无法留住,初露对过往美好(或梦境)的怅然。“晓日曈昽,夕阳零乱,袅红萦素”转写昼夜光影中云雾的变幻:清晨阳光朦胧,傍晚余晖散乱,红(霞光)与素(云色)交织萦绕。以景物的流动不定,暗合“梦”与“云”的易逝特质,景中藏情。“问如今依旧,霏霏冉冉,知他为、谁朝暮”以问句收束上阕,“霏霏冉冉”描写云雾轻柔之态,“知他为、谁朝暮”则将怅惘推向深一层,不知这缥缈云雾(暗喻美好事物)如今为谁而朝夕飘荡,暗含对其归属的失落与牵挂。下阕“玉佩烟鬟飞动,炯星眸、人间相遇”镜头转向“梦中人”:玉佩摇曳、发髻如烟,眼眸明亮如星,“人间相遇”打破梦与现实之间的边界,将梦中美好具象化,写尽相遇时的惊艳。“嫣然一笑,阳城下蔡,尽成惊顾”化用“阳城下蔡”的典故(形容美女之美令人倾倒),以“嫣然一笑”的瞬间,写女子的魅力足以让世人惊叹,强化相遇的美好与难忘。“蕙帐春浓,兰衾日暖,未成行雨”“蕙帐”“兰衾”营造温馨私密的氛围,“未成行雨”却笔锋一转,虽有亲近之境,却未如巫山神女般与楚王行雨,既显情感的克制,也暗示这份美好尚未抵达圆满。“但丁宁莫似,阳台梦断,又随风去”结句以“丁宁(叮嘱)”直抒胸臆,“阳台梦断”呼应巫山典故,叮嘱美好事物(或情感)莫要像阳台梦醒般消逝,将眷恋、担忧与不舍推向极致,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