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在烟树":落日隐没在烟雾缭绕的树林间,
"云水两空濛":江水与天空一片空濛迷茫。
"淡霞消尽":淡淡的晚霞渐渐消散,
"何事依约有微红":为何还隐约残留着一抹微红。
"湖上晚来风细":西湖上傍晚的风轻柔细微,
"吹尽一天残雨":吹尽了一整天的残雨,
"苍翠湿千峰":那苍翠的山色仿佛被雨水浸湿,千峰一片润泽。
"谁遣长空月":是谁派遣那天空中的明月,
"冷浸玉壶中":清冷地沉浸在如美玉般的湖中。
"问明月":我问那明月,
"应解笑":它应该会笑话我,
"白头翁":这个白头老翁吧。
"不堪老去":实在难以承受自己渐渐老去,
"依旧临水照衰容":却依旧在水边映照自己衰老的容颜。
"良夜几横烟棹":美好的夜晚,几艘小船横在烟雾弥漫的湖面,
"独倚危樯西望":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桅杆旁向西凝望,
"目断远山重":望断了重重远山。
"但恨故人远":只遗憾故人离我如此遥远,
"此乐与谁同":这般美景的乐趣又能与谁一同分享呢。
南宋文学家
周紫芝(1082~1155?),宋代文学家。字少隐,自号竹坡居士,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绍兴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后退隐庐山。早年生活于社会下层,又目睹靖康战乱,饱尝流离之苦,因此有一部分反映民间疾苦与国家兴亡的纪实诗篇,但更多诗则是描写隐居闲适生活以及交游唱和。其诗在南宋初诗歌中较为独特。其词早年学习晏几道,清丽婉曲,后期自为一格。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等。
1. 分段赏析
上片“落日在烟树,云水两空濛。澹霞消尽,何事依约有微红。湖上晚来风细,吹尽一天残雨,苍翠湿千峰。谁遣长空月,冷浸玉壶中”中,“落日在烟树,云水两空濛”,开篇描绘西湖边落日隐于烟树,云水迷茫的景象,奠定朦胧基调。“澹霞消尽,何事依约有微红”,写晚霞渐消却仍有微红残留,增添画面层次感与神秘感。“湖上晚来风细,吹尽一天残雨,苍翠湿千峰”,点明时间是傍晚,微风轻拂,吹尽残雨,湿润的千峰呈现出苍翠之色,细腻展现雨后西湖山水的清新与润泽。“谁遣长空月,冷浸玉壶中”,以设问引入明月,“冷浸”一词将明月的清冷之感尽显,营造出空灵、清幽的意境。下片“问明月,应解笑,白头翁。不堪老去,依旧临水照衰容。良夜几横烟棹,独倚危樯西望,目断远山重。但恨故人远,此乐与谁同”中,“问明月,应解笑,白头翁”,词人向明月发问,仿佛明月会嘲笑自己已白头,饱含对时光流逝、自身衰老的无奈。“不堪老去,依旧临水照衰容”,直接抒发对衰老的感慨,“依旧”体现出一种无奈的坚持。“良夜几横烟棹,独倚危樯西望,目断远山重”,描绘出在美好的夜晚,词人独自倚靠桅杆,望着远处山峦,烟棹横于湖面,进一步强化孤独氛围。“但恨故人远,此乐与谁同”,直抒胸臆,点明因故人不在身边,即便面对美景也无人分享的遗憾与惆怅。
上一篇:宋·周紫芝《摊破浣溪沙·茶词》
下一篇:宋·周紫芝《沙塞子(中秋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