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luò
qiū
fēng
chuī
shù

朝代:宋作者:晏几道浏览量:1
luò
qiū
fēng
chuī
shù
cuì
jié
hóng
jīng
wǎn
guò
yín
xiū
xiào
xīng
tíng
nòng
zhù
fèng
wéi
zài
yún
shēn
chù
lóu
shàng
jīn
zhēn
chuān
穿
xiù
shuí
guǎn
tiān
biān
suì
fēn
fēi
shì
děng
lán
xún
bié
lèi
hén
qiān
diǎn
luó

译文

碧蓝的天空中,秋风吹拂着玉树,绿色的节杖、红色的旗帜,傍晚走过银河路。不要笑织女星停下织机,绣着凤纹的帐幕已在云层深处。楼上用金针穿引绣线,谁会在意天边,相隔一年分离的痛苦。试着等到夜深时寻找离别的思绪,成千的泪水痕迹在轻软的丝衣上显现出来。

逐句剖析

"碧落秋风吹玉树":碧蓝的天空中,秋风吹拂着玉树,

# 玉树:传说中的仙树。,碧落:天上。

"翠节红旌":绿色的节杖、红色的旗帜,

# 翠节:翠羽为饰的旄节。

"晚过银河路":傍晚走过银河路。

"休笑星机停弄杼":不要笑织女星停下织机,

# 星机停弄杼:传说中七月七日织女停机罢织,渡天河与牛郎相会。

"凤帏已在云深处":绣着凤纹的帐幕已在云层深处。

"楼上金针穿绣缕":楼上用金针穿引绣线,

"谁管天边":谁会在意天边,

"隔岁分飞苦":相隔一年分离的痛苦。

"试等夜阑寻别绪":试着等到夜深时寻找离别的思绪,

# 夜阑:夜将尽时。

"泪痕千点罗衣露":成千的泪水痕迹在轻软的丝衣上显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碧落秋风吹玉树》是北宋词人晏几道创作的一首七夕主题词,收录在《小山词》中。这首词以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为背景,上片用“翠节红旌”等词句,描绘出星宿们带着仪仗在夜晚渡过银河相会的情景,想象奇妙,意境和《楚辞・九歌》有些相近;下片则转而描写人间女子七夕穿针乞巧的习俗,把神话故事和民间风俗融合在了一起。结尾“泪痕千点罗衣露”一句,写泪水化作秋露沾在罗衣上,构思新颖巧妙。全词既展现了神话的意境,又传达出人间别离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夕词,介绍了七夕时牛郎织女相会及人间女子的情景,描绘了秋风中的神话场景与楼上穿绣的画面,体现了爱情中的离别之苦,营造出蕴藉的氛围,表达了哀怨与怅惘之情。

2. 写作手法

想象:“碧落秋风吹玉树,翠节红旌,晚过银河路”,作者通过想象描绘出七夕时天空中秋风摇动玉树,牛郎织女带着仪仗走过银河路的场景。这些并非现实中可见的景象,是作者基于神话传说的想象,让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更具体。比喻:“试等夜阑寻别绪,泪痕千点罗衣露”,结句写得很是精妙,将牛郎、织女的泪水比作金秋的雨露,轻轻滴落在乞巧女子的罗衣上,这样的艺术构思既奇妙又新颖,让寻常的景象多了几分浪漫的想象。

3. 分段赏析

上片:“碧落秋风吹玉树,翠节红旌,晚过银河路”,开篇描绘七夕的神话场景,“碧落”指天空,秋风中玉树摇动,牛郎织女带着“翠节红旌”的仪仗,在傍晚走过银河路。这些想象中的景物和仪仗,让神话故事变得具体可感,营造出浪漫而庄重的氛围,为两人相会做铺垫。​“休笑星机停弄杼,凤帏已在云深处”,“星机停弄杼”指织女停下织机,作者说不必笑她停织,因为她已进入云深处的凤帐与牛郎相会。既呼应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又通过“凤帏”“云深处”的描写,暗含相会的温馨,带有婉约的情致。​下片:“楼上金针穿绣缕,谁管天边,隔岁分飞苦”,转向人间场景,女子在楼上用金针穿绣线,忙于七夕活动,没人在意天边牛郎织女一年才见一次的分离之苦。以人间的忙碌与神话中的苦楚对比,暗含对这种忽视的淡淡感慨,贴近生活又关联神话。​“试等夜阑寻别绪,泪痕千点罗衣露”,“夜阑”指夜深,此时女子才寻味离别之情,泪痕沾湿罗衣,还带着露水。通过细节描写,将女子的哀怨具象化,既可能是为牛郎织女感伤,也可能暗含自身的情感,让全词的怅惘之情更显真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几道《浣溪沙·床上银屏几点山》

下一篇:宋·晏几道《河满子·绿绮琴中心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