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chuáng
shàng
yín
píng
diǎn
shān

朝代:宋作者:晏几道浏览量:1
chuáng
shàng
yín
píng
diǎn
shān
xiāng
guò
suǒ
chuāng
hán
xiǎo
yún
shuāng
zhěn
hèn
chūn
xián
bié
màn
chéng
liáng
zuì
jiě
chóu
shí
yǒu
cuì
jiān
huán
huí
fēn
mèi
yuè
chū
cán

译文

床畔的银屏上,映着几点远山的剪影,鸭形香炉的香气散尽后,雕花窗棂透着丝丝寒意。绣着小云纹的双枕空放着,只恨这春日时光因孤寂而显得格外空闲。离别时难掩不舍,只能在美好的夜里随意喝得酩酊大醉,偶尔收到你寄来的翠色信笺,才能稍稍排解心中的忧愁。还记得那次分别时,天边的月亮刚过圆满,正带着残辉。

逐句剖析

"床上银屏几点山":床畔的银屏上,映着几点远山的剪影,

"鸭炉香过琐窗寒":鸭形香炉的香气散尽后,雕花窗棂透着丝丝寒意。

# 琐窗:镂刻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小云双枕恨春闲":绣着小云纹的双枕空放着,只恨这春日时光因孤寂而显得格外空闲。

"惜别漫成良夜醉":离别时难掩不舍,只能在美好的夜里随意喝得酩酊大醉,

"解愁时有翠笺还":偶尔收到你寄来的翠色信笺,才能稍稍排解心中的忧愁。

"那回分袂月初残":还记得那次分别时,天边的月亮刚过圆满,正带着残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床上银屏几点山》是北宋词人晏几道所作的一首词。上片以屏风上的山影起兴,暗衬室内的静谧;写鸭形香炉的香气散尽,雕花窗棂透着寒意,冷暖交替间显时光流逝;“小云双枕恨春闲”聚焦“双枕”,以器物的“双”反衬人的“独”,将春日的空寂转化为“恨”,恨这闲暇时光因思念而难熬。下片忆起分别时借酒消愁的场景,“漫”字藏着不舍与无奈;写靠书信稍慰相思,却暗含“书不尽意”的怅然;末句以残月意象定格离别瞬间,将过往的痛与当下的念交织。全词以景衬情,以细节显心绪,将闺中女子的孤寂、眷恋与怅惘熔铸于寒香、双枕、残月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情词,描绘了银屏映山、鸭炉香散、琐窗生寒的凄清春夜之景,又忆及此前良夜惜别醉酒、以翠笺传情,及月下分袂的场景,以清冷之景衬离愁,借往昔别事抒怀,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往离别之人的深切思念与萦绕心头的惆怅哀怨。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床上银屏几点山。鸭炉香过琐窗寒”,“银屏”多置于床畔,是近在咫尺的私密陈设,指代个人的休憩空间;“鸭炉”常放于室中案几,为场景增添中间层次的生活气息;“琐窗”则是连接室内外的边界,带雕花的窗棂既显精致,又暗示与外部世界的隔阂。三者按“床畔,室中,窗边”的顺序排布,让场景从局部到整体清晰呈现,表现出月夜的离愁。

3. 分段赏析

上片“床上银屏几点山”,开篇以床畔银屏上的山影入画,屏风上的“几点山”既是实景,又似虚化的远山剪影,为室内空间添一丝朦胧,暗喻心境的空落。“鸭炉香过琐窗寒”,鸭形香炉的香气渐渐消散,雕花窗棂(琐窗)透出寒意。“香过”写时间流逝,“寒”字转写体感,冷暖交替间,独处的静谧渐生清寂,为下文的“恨”铺垫氛围。“小云双枕恨春闲”,聚焦床榻细节:绣着云纹的双枕空置,以“双”反衬人的“独”。“恨春闲”将情感托出,春日本应喧闹,却因离别而只剩空寂,这份“闲”成了负担,“恨”字直点孤寂中的怅惘。下片“惜别漫成良夜醉”,转入回忆:离别时为排遣不舍,只能在良夜里一醉方休。“漫成”二字含无奈,醉是借酒消愁,却难掩惜别之痛。“解愁时有翠笺还”,写离别后的慰藉:偶得对方寄来的翠色信笺(翠笺),暂能消解愁绪。“时有”显书信稀疏,“解愁”实则难全,暗含对重逢的期盼。“那回分袂月初残”,以特写收尾:清晰记得离别(分袂)时,天边残月未沉。“月初残”的清冷意象,与离别场景交融,将往昔的痛与当下的念留存,余味绵长,相思之情终难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几道《采桑子·谁将一点凄凉意》

下一篇:宋·晏几道《蝶恋花·碧落秋风吹玉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