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上银屏几点山":床畔的银屏上,映着几点远山的剪影,
"鸭炉香过琐窗寒":鸭形香炉的香气散尽后,雕花窗棂透着丝丝寒意。
# 琐窗:镂刻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小云双枕恨春闲":绣着小云纹的双枕空放着,只恨这春日时光因孤寂而显得格外空闲。
"惜别漫成良夜醉":离别时难掩不舍,只能在美好的夜里随意喝得酩酊大醉,
"解愁时有翠笺还":偶尔收到你寄来的翠色信笺,才能稍稍排解心中的忧愁。
"那回分袂月初残":还记得那次分别时,天边的月亮刚过圆满,正带着残辉。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情词,描绘了银屏映山、鸭炉香散、琐窗生寒的凄清春夜之景,又忆及此前良夜惜别醉酒、以翠笺传情,及月下分袂的场景,以清冷之景衬离愁,借往昔别事抒怀,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往离别之人的深切思念与萦绕心头的惆怅哀怨。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床上银屏几点山。鸭炉香过琐窗寒”,“银屏”多置于床畔,是近在咫尺的私密陈设,指代个人的休憩空间;“鸭炉”常放于室中案几,为场景增添中间层次的生活气息;“琐窗”则是连接室内外的边界,带雕花的窗棂既显精致,又暗示与外部世界的隔阂。三者按“床畔,室中,窗边”的顺序排布,让场景从局部到整体清晰呈现,表现出月夜的离愁。
3. 分段赏析
上片“床上银屏几点山”,开篇以床畔银屏上的山影入画,屏风上的“几点山”既是实景,又似虚化的远山剪影,为室内空间添一丝朦胧,暗喻心境的空落。“鸭炉香过琐窗寒”,鸭形香炉的香气渐渐消散,雕花窗棂(琐窗)透出寒意。“香过”写时间流逝,“寒”字转写体感,冷暖交替间,独处的静谧渐生清寂,为下文的“恨”铺垫氛围。“小云双枕恨春闲”,聚焦床榻细节:绣着云纹的双枕空置,以“双”反衬人的“独”。“恨春闲”将情感托出,春日本应喧闹,却因离别而只剩空寂,这份“闲”成了负担,“恨”字直点孤寂中的怅惘。下片“惜别漫成良夜醉”,转入回忆:离别时为排遣不舍,只能在良夜里一醉方休。“漫成”二字含无奈,醉是借酒消愁,却难掩惜别之痛。“解愁时有翠笺还”,写离别后的慰藉:偶得对方寄来的翠色信笺(翠笺),暂能消解愁绪。“时有”显书信稀疏,“解愁”实则难全,暗含对重逢的期盼。“那回分袂月初残”,以特写收尾:清晰记得离别(分袂)时,天边残月未沉。“月初残”的清冷意象,与离别场景交融,将往昔的痛与当下的念留存,余味绵长,相思之情终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