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飞雁手携鱼":画中人一手目送飞雁,一手提着白鱼,
"似是当年绮季徒":仿佛是当年隐士绮里季的追随者。
"仰羡知几避缯缴":仰慕他机智避开猎人的箭矢,
"俯嗟贪饵失江湖":叹息鱼儿因贪图诱饵而失去江湖自由。
"人间感绪闻诗语":诗中语言传递人间悲欢,
"尘外高踪见画图":画中意境展现超然世外的踪迹。
"三叹绘毫精写意":三声长叹画笔精妙传神,既羡慕飞雁的自由,
"慕冥伤涸两踟蹰":又为困鱼伤感,内心徘徊难定。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1. 分段赏析
首联:“眼看飞雁手携鱼,似是当年绮季徒。”开篇点题,描绘了诗人观看画中飞雁和手提白鱼的情景。诗人联想到古代隐士绮季,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里的“绮季徒”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颔联:“仰羡知几避缯缴,俯嗟贪饵失江湖。”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贪婪的批判。诗人仰慕那些能够避开世俗束缚的智者,同时对那些因贪图小利而失去自由的人表示惋惜。这里的“仰羡”和“俯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颈联:“人间感绪闻诗语,尘外高踪见画图。”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画中意境的感悟。诗人通过画中的景象,感受到了人间的感慨和情绪,同时也看到了尘世之外的高远境界。这里的“人间感绪”和“尘外高踪”形成了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尾联:“三叹绘毫精写意,慕冥伤涸两踟蹰。”以感慨作结,诗人多次赞叹画笔的精妙,表达了对画中意境的赞美。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失去自由的哀伤,这种矛盾的情感使诗人徘徊不前。这里的“三叹”突出了诗人对画作的欣赏,而“慕冥伤涸”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