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ēng
zhā
·
·
qīng
qīng
zhì

朝代:宋作者:晏几道浏览量:1
qīng
qīng
zhì
xiǎo
xiǎo
cái
shàn
sān
yuè
liǔ
nóng
shí
yòu
xiàng
jīn
tíng
jiàn
chuí
lèi
sòng
xíng
rén
shī
湿
hóng
zhuāng
miàn
zhǐ
xiù
zhōng
tán
qīng
shāng
yuàn

译文

轻巧灵便地缝制好了跳舞穿的衣裳,精心细致地裁剪出唱歌时用的扇子。在阳春三月柳树长得枝叶繁茂的时候,又在那渡口旁的驿亭相见了。流着眼泪送别即将远行的人,泪水浸湿了妆容,把原本漂亮的面容都弄花了。她那如美玉般的手指在衣袖间拨动琴弦,弹奏出了一曲充满哀怨的清商曲。

逐句剖析

"轻轻制舞衣":轻巧灵便地缝制好了跳舞穿的衣裳,

"小小裁歌扇":精心细致地裁剪出唱歌时用的扇子。

"三月柳浓时":在阳春三月柳树长得枝叶繁茂的时候,

"又向津亭见":又在那渡口旁的驿亭相见了。

# 津亭:渡口亭子。

"垂泪送行人":流着眼泪送别即将远行的人,

"湿破红妆面":泪水浸湿了妆容,把原本漂亮的面容都弄花了。

"玉指袖中弹":她那如美玉般的手指在衣袖间拨动琴弦,

"一曲清商怨":弹奏出了一曲充满哀怨的清商曲。

# 清商怨:古乐府有《清商曲辞》。音声哀怨。后词调有《清商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生查子·轻轻制舞衣》是宋代词人晏几道创作的婉约词作。此词上片以细腻笔触描绘女子精心裁制舞衣、歌扇的场景,并点明时令为三月柳色葱茏之际,于津亭送别行人,暗含离别之期;下片聚焦送别时刻,通过“垂泪湿妆”“袖中弹怨”等细节,刻画女子强忍悲恸却难掩哀愁的情态,结句以“清商怨”曲调收束,余韵悠长。全词以婉转清丽的笔法,将离情别绪融入春日景物与音乐意象之中,既展现女子妆扮的精致与离别的凄婉,又通过“柳浓”“清商”等典型意象强化时空氛围,语言凝练含蓄而情感真挚深沉,体现了晏几道词作“工于言情”的婉约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轻轻制舞衣,小小裁歌扇”​​这两句以叠词“轻轻”“小小”开篇,通过动作的轻柔与器物的精巧,暗示女子为离别精心准备信物的场景。舞衣与歌扇本是宴乐欢愉的象征,此刻却成为离别的见证,形成今昔对比的张力。词人以“制”“裁”二字的具象化动作,暗含对往昔歌舞时光的追忆,而器物之“小”与情意之“深”形成反差,侧面烘托女子内心的细腻与不舍。​​“三月柳浓时,又向津亭见”​​中“三月柳浓”以时令与景物暗示离别主题。柳树在古典诗词中常象征离别,而“浓”字既写春景繁茂,又暗含欢聚后的萧索反衬。“津亭”作为送别之地,与“又”字呼应,点出离别之频繁或重逢无望的无奈,强化了物是人非的怅惘。​​“垂泪送行人,湿破红妆面”​​此句以动态细节直写离别之痛。“垂泪”与“湿破”通过泪水浸透妆容的夸张描写,既具画面冲击力,又象征情感的彻底决堤。“红妆面”的破损暗喻美好情感的消逝,与上文的舞衣、歌扇形成今昔对照,凸显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玉指袖中弹,一曲清商怨”​​结尾以动作收尾全篇。“玉指袖中弹”刻画女子优雅孤寂的姿态。《清商怨》为古乐府哀曲,其调悲凉,与“怨”字呼应,将离愁升华为音律的永恒哀鸣。余音袅袅中暗含“曲终人不见”的苍凉,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几道《菩萨蛮》

下一篇:宋·晏几道《诉衷情·御纱新制石榴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