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ěi
rén
·
·
fēi
huā
yǒu
qiān
qíng
chù

朝代:宋作者:晏几道浏览量:1
fēi
huā
yǒu
qiān
qíng
chù
xiàng
zhī
biān
zhuì
suí
fēng
piāo
dàng
kān
chóu
gèng
bàn
dōng
liú
liú
shuǐ
guò
qín
lóu
lóu
zhōng
cuì
dài
hán
chūn
yuàn
xián
lán
gān
jiàn
yuǎn
tán
shuāng
lèi
xiāng
hóng
àn
hèn
yán
guāng
jǐng
huā
tóng

译文

飘落的花瓣自然有牵动情思的地方,它不向花枝边缘坠落。随着风儿飘荡已足以让人忧愁,更偏偏伴着向东流淌的江水、经过那座秦楼。楼中那位描着翠眉的女子含着春日的幽怨,悠闲地靠着栏杆凝望。暗暗落下两行泪水,怜惜那芬芳的红花,心中暗自怨恨美好的容颜与春光、竟和这落花一样短暂易逝。

逐句剖析

"飞花自有牵情处":飘落的花瓣自然有牵动情思的地方,

"不向枝边坠":它不向花枝边缘坠落。

"随风飘荡已堪愁":随着风儿飘荡已足以让人忧愁,

"更伴东流流水、":更偏偏伴着向东流淌的江水、

"过秦楼":经过那座秦楼。

# 秦楼:指妓院。

"楼中翠黛含春怨":楼中那位描着翠眉的女子含着春日的幽怨,

"闲倚阑干见":悠闲地靠着栏杆凝望。

"远弹双泪惜香红":暗暗落下两行泪水,怜惜那芬芳的红花,

# 香红:指花。

"暗恨玉颜光景、":心中暗自怨恨美好的容颜与春光、

"与花同":竟和这落花一样短暂易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虞美人·飞花自有牵情处》是北宋词人晏几道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妓女自我感叹的口吻,表现出闺中哀怨的主题,通过落花这一意象,暗中比喻身世的漂泊无依。上片“飞花自有牵情处”一句,隐含着对现实的抗拒之意,“随风飘荡”“过秦楼”等描述,勾勒出其无依无靠的命运;下片“翠黛含春怨”“闲倚阑干见”呈现出凭靠栏杆自我怜惜的姿态,又以“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一句,将人物的命运与落花交织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词。借飞花飘零、随水流经高楼的景象与楼中女子凭栏垂泪、怜惜落花的场景,写出了女子对自身容颜与命运如落花般难自主的伤感与无奈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更伴东流流水、过秦楼”一句巧用秦穆公之女弄玉与萧史的典故。据西汉刘向《列仙传》记载,萧史善吹箫,能引来白孔雀于庭,秦穆公之女弄玉喜爱箫声,穆公便将她许配给萧史,还为他们建造凤台。婚后萧史教弄玉吹箫,数年后,弄玉吹箫似凤声,引得凤凰来栖,二人最终乘龙跨凤而去。词中以流水载飞花过秦楼之景,将典故中昔日的神仙般美满爱情,化为眼前实景,暗写楼中女子曾与恋人在此有过美好情事,如今飞花流水过楼而去,借典故中美好往昔与现实的孤寂对比,表达女子情随事迁的怅惘。比喻:“飞花自有牵情处。不向枝边坠”,以不随枝坠落的飞花比喻妓女,暗含其对当前生涯的不满与对真情的向往;“随风飘荡已堪愁。更伴东流流水、过秦楼”,用随风飘荡、逐水而流的落花,比喻妓女漂泊无依、身不由己的命运;“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将自身美好的容颜与光景比作落花,感叹二者同样易逝,凸显身世的不幸与自怜。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飞花自有牵情处,不向枝边坠”,以落花为喻,“自有牵情处”赋予落花主观情感,它不随波逐流坠于枝边。“随风飘荡已堪愁”描绘落花无依无靠、任风摆布的飘零之态,“更伴东流流水、过秦楼”则让落花随流水漂至秦楼,既延续了落花的动态,又自然引出下片的人物,过渡巧妙。下片转入写人,“楼中翠黛含春怨,闲倚阑干见”,“翠黛”代指女子,“含春怨”直接点出其愁苦心绪,“闲倚阑干”的动作则显露出她的孤寂与怅惘。“远弹双泪惜香红”中,“香红”指落花,女子为落花流泪,实则是借落花自伤;“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更是将情感推向深处,她感叹自己的青春容颜与命运,竟和这飘零的落花一样难以自主,满是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与伤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几道《清平乐·西池烟草》

下一篇:宋·晏几道《采桑子·秋千散后朦胧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