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橘梢头几点春":绿橘梢头尚有橘花未谢,
"似留香蕊送行人":好像要留下香蕊来送别行人。
"明朝紫凤朝天路":君要官职高升,明天就要进京朝拜皇上。
# 朝天:朝见帝王。,紫凤:紫色凤凰。喻指非凡的人品。
"十二重城五碧云":升官进京是天祥人瑞的好事。
# 五碧云:五色彩云之意,多用以喻宫阙。,十二重城:意即十二楼城。
"歌渐咽":歌声渐渐沙哑,
"酒初醺":喝了点小酒微微有点醉。
"尽将红泪湿湘裙":感到悲伤,就尽情哭泣,
"赣江西畔从今日":赣江西边从今天开始,
# 赣江:江西省最大河流,注入鄱阳湖,长江中游重要支流。
"明月清风忆使君":明月与清风就在回忆着使君。
# 明月清风:二者为自然界清高之物,其所忆念者自必为不俗之人。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送别词。表达了歌女对使君的祝福与不舍。
2. 写作手法
拟人:以“橘树留花”起兴,将橘树拟人化,赋予其人的眷恋之情,仿佛橘花也在挽留即将远行的“使君”。这种手法使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紧密相连,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情景交融:橘花的未谢既暗合时序之实,又隐喻歌女欲留人而不得的微妙心境;明月清风的浸染则进一步渲染了离情别绪的深沉。
3. 分段赏析
开篇以“橘树留花”的拟人笔触起兴,将自然时序的流转与离人惜别的情愫交织:本是春末橘花渐凋的时节,在歌女眼中,那几簇未谢的残花却似被赋予了人的眷恋,固执地攀附枝头,仿佛要替她留住即将远行的身影。此景既暗合时序之实,又隐喻歌女欲留人而不得的微妙心境,为全篇定下“物我同悲”的基调。继而笔锋一转,点明“使君”此行乃赴京求仕,前程似锦的预言中暗藏离别的必然。歌女一面为“使君”的青云之志而欣喜,一面又因难舍别离而黯然神伤——这种矛盾心境恰似江畔未谢的橘花,既为春尽而凋零,又为情深而坚守,将人间离别的复杂况味凝于一瞬。下片转入饯行宴的场景,以“歌残泪尽”的细节刻画离情之痛。宴席间,歌女强作欢颜,却终因情难自抑而哽咽失声;本欲借酒浇愁,却因心事重重而浅尝辄醉。泪眼朦胧中,罗裙尽湿,连赣江西畔的明月清风亦被这浓烈的离愁浸染,化作无声的见证。末二句以“明月清风共沾襟”作结,将个体的思念升华为天地同悲的永恒意象,使离情别绪在自然景物的映照下愈发深沉悠远。
4. 作品点评
全词以明净雅致的语言,完成从室内饯宴到江边送别的场景转换。词人善用色彩对照(绿橘、红袖、白衣)和空间延伸(酒席-江亭-烟波),在有限的篇幅里构建出层次丰富的离别图卷。特别是对歌女情态的刻画,既符合其身份特点,又赋予其真挚情感,使这首送别词在同类作品中别具温婉深致的艺术魅力。
# 总之是,这样的词读起来不大舒服。所幸类似的作品并不多,不然的话,整部的《小山词》就会受到更多的玷污了。
近现代当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王双启《晏几道词新释辑评》
上一篇:宋·晏几道《醉落魄·休休莫莫》
下一篇:宋·晏几道《清平乐·西池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