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niǎn
chāi
tóu
shuāng
fèng
xiǎo

朝代:宋作者:晏几道浏览量:1
niǎn
chāi
tóu
shuāng
fèng
xiǎo
dào
yùn
gōng
huà
gōng
méi
qiǎo
nèn
luó
qún
shèng
cǎo
yuān
yāng
xiù
chūn
shān
hǎo
sān
yuè
táo
fāng
zǎo
kàn
huā
zhī
rén
miàn
zhēng
duō
shǎo
shuǐ
diào
shēng
cháng
wèi
liǎo
zhǎng
zhōng
bēi
jìn
dōng
chí
xiǎo

译文

玉钗头上雕琢着小巧的双凤。以倒晕技法下足功夫,画出宫廷式样的精巧眉形。嫩黄绿色的罗裙,颜色胜过青青碧草。春衫上绣着鸳鸯图案,模样十分美好。三月的露桃,早早绽放出芬芳的春意。细细端详那花枝,与美人的面容相比究竟如何。《水调》曲调悠长,歌声还未唱到终了。手中的酒杯已饮尽,东池边已泛起拂晓的曙光。

逐句剖析

"碾玉钗头双凤小":玉钗头上雕琢着小巧的双凤。

"倒晕工夫":以倒晕技法下足功夫,

# 倒晕:唐宋时画眉式样之一。《妆台记》:“五代宫中画眉,……十曰‘倒晕眉’。”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之三:“剩看新翻眉倒晕。”

"画得宫眉巧":画出宫廷式样的精巧眉形。

"嫩麹罗裙胜碧草":嫩黄绿色的罗裙,颜色胜过青青碧草。

# 嫩:淡黄色。

"鸳鸯绣字春衫好":春衫上绣着鸳鸯图案,模样十分美好。

"三月露桃芳意早":三月的露桃,早早绽放出芬芳的春意。

"细看花枝":细细端详那花枝,

"人面争多少":与美人的面容相比究竟如何。

# 人面:化用“桃花人面”之典。

"水调声长歌未了":《水调》曲调悠长,歌声还未唱到终了。

# 水调:杜牧《扬州》诗三首其一:“谁家唱《水调》?”自注:“炀帝凿汴渠成,自造《水调》。”

"掌中杯尽东池晓":手中的酒杯已饮尽,东池边已泛起拂晓的曙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碾玉钗头双凤小》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词作。北宋词人晏几道是晏殊第七子,父子并称“二晏”。他仕途无太多起伏,却擅长创作小令,以言情见长,词风清丽,《蝶恋花·碾玉钗头双凤小》便收录在他的《小山词》中。这首婉约词以春日丽人为描写中心,上阕通过玉钗头刻双凤、眉化倒晕宫妆、春衫绣鸳鸯等装扮细节刻画人物;下阕化用“人面桃花”的典故,将三月露桃的春景与宴饮情景结合,还以“水调”悠长的乐声从听觉方面烘托氛围。作品承袭花间词派风格,语言精巧含蓄,借助多个物象组合传递情感,体现了北宋婉约词在意境营造和细节刻画上的艺术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首句“碾玉钗头双凤小”,以细节描写刻画女子头饰,玉钗雕琢成双凤造型,小巧精致,既体现宋代女性对首饰工艺的讲究,又暗含凤鸟象征吉祥美好的文化寓意。“倒晕工夫,画得宫眉巧”,“倒晕”指宋代流行的雾状眉妆,以深浅晕染技法勾勒出宽阔月形眉,展现女子妆容的精致与时尚,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亦有类似记载,凸显宫廷审美对民间的影响。“嫩麹罗裙胜碧草”,“嫩麹”指嫩黄绿色,如酒曲初发之色,罗裙色泽鲜艳胜过碧草,运用对比手法,将服饰色彩与自然景物相映照,突出女子着装的清新明快。“鸳鸯绣字春衫好”,春衫上绣有鸳鸯图案,鸳鸯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爱情忠贞,此处既美化服饰,又暗含对女子美好情感的隐喻,与罗裙色彩形成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下片首句“三月露桃芳意早”,点明时令,三月桃花带露早开,以拟人手法赋予桃花以“芳意”,营造出春日生机盎然的氛围,同时为后文将人面与花枝对比埋下伏笔。“细看花枝,人面争多少”,将女子面容与桃花并置,以问句形式引发观者对自然美与人之美的联想,运用对比烘托手法,含蓄展现女子容貌的娇艳,亦流露出对青春韶华的珍视。“水调声长歌未了”,“水调”为唐代流行曲调,此处借代宴饮中的音乐,以“声长”“未了”表现歌声悠扬,与前文女子形象、春日景象共同构成视听交融的宴会场景。末句“掌中杯尽东池晓”,写宴饮至晓,酒杯空尽,池水映晓色,以景语作结,既呼应前文欢饮达旦的情景,又通过时间流逝暗示美好时光的短暂,含蓄传递出对欢聚易散的淡淡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几道《生查子·春从何处归》

下一篇:宋·晏几道《采桑子·金风玉露初凉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