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醉西桥夕未醒":午间醉卧西桥,暮色已深仍未醒。
"雨花凄断不堪听":雨打落花声声凄切,令人不忍听闻。
# 凄断:凄婉。,雨花:落花如雨。
"归时应减鬓边青":归家时鬓边青丝,恐又添了几缕霜白。
"衣化客尘今古道":衣衫沾满客途风尘,走过今古苍茫驿道,
# 衣化客尘:旅途中的尘土使衣服变了颜色。
"柳含春意短长亭":柳丝轻摇春意,摇曳在长短不齐的亭间。
# 短长亭:古时设在官道旁供人休息之处,亦常作饯别之所。
"凤楼争见路旁情":可叹那凤楼中的深情,又有谁能懂路边人的悲欢。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浣溪沙·午醉西桥夕未醒》是一首游子思归之词。以游子醉后听雨起兴,抒写羁旅愁思。全词在醉眼雨声中,流淌着归期无计的焦虑、天涯漂泊的艰辛,以及两地相思的隐忍。
2. 分段赏析
“午醉西桥夕未醒”一句以“午醉”与“夕未醒”形成时间跨度,暗示主人公借酒消愁的沉郁状态。醉意未消的迷蒙感与西桥暮色相融,暗含漂泊羁旅的孤寂,为全词奠定哀婉基调。“雨花凄断不堪听”通过听觉意象强化愁绪。“凄断”二字将雨打落花的声响人格化,赋予其撕裂心扉的悲情。雨花交织的凄凉声响,既是实景描写,亦暗喻人生离散的哀婉,与“不堪听”形成情感共振。“归时应减鬓边青”以设想归家后的鬓发斑白,反衬当下漂泊的煎熬。“减鬓边青”化抽象时光流逝为具象形象,凸显对归期无望的焦虑与年华虚度的怅恨,情感张力深沉。“衣化客尘今古道”借“衣化客尘”暗喻羁旅之久。“今古道”将个人漂泊置于历史长河,时空交叠中凸显游子永恒的孤独。尘土斑驳的衣衫成为岁月与风霜的见证,意象苍凉厚重。“柳含春意短长亭”以乐景衬哀情。“柳”本含春意,却与“短长亭”这一送别意象并置,春色愈浓,离愁愈深。长短亭的绵延感强化了离别空间的阻隔,暗含对重逢无期的绝望。“凤楼争见路旁情”以反讽收束全词。“凤楼”象征富贵温柔乡,却“争见”路旁情,揭露欢愉背后的荒凉真相。游子与凤楼的疏离感,暗示繁华表象下无人共情的悲怆,余韵悠长。
下一篇:宋·晏几道《浪淘沙·高阁对横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