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山林画不如":湖上的山林美景连图画也难以描摹,
"霜天时候属园庐":秋霜降临的时节,最宜人的是这田园庐舍。
"梯斜晚树收红柿":暮色里斜架木梯,采收树上红透的柿子,
"筒直寒流得白鱼":笔直的钓筒垂入寒流,钓得一尾尾银白的鱼。
"石上琴尊苔野净":石桌上摆着琴与酒具,苔藓覆盖的地面洁净清幽,
# 野:《宋元诗会》作点。
"篱阴鸡犬竹丛疏":竹篱阴影里鸡犬相逐,竹丛疏朗更显闲静。
"一关兼是和云掩":门闩一插,连白云也被关在门外,
"敢道门无卿相车":怎敢说门前从未停过达官贵人的车马。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967~1028),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性格恬淡,其诗风格淡远,内容多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多五、七言律诗。林逋喜欢梅花、白鹤,有“梅妻鹤子”之称。作为布衣隐士,他被朝廷曾赐予粟帛,卒谥和靖先生。代表作品有《山园小梅》《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西湖》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湖上山林画不如,霜天时候属园庐”,通过对比手法点明园庐在霜天时节的独特意趣,暗示诗人对自然与居所关系的认知——即便湖光山色可入画,仍不及当下园庐与霜天交融的真实感。颔联“梯斜晚树收红柿,筒直寒流得白鱼”,以两组动宾结构呈现秋日劳作场景,“梯斜”与“筒直”形成空间形态的视觉对照,“收红柿”“得白鱼”则通过动词“收”“得”传递收获的动态细节,暗含隐逸生活的自足性。颈联“石上琴尊苔野净,篱阴鸡犬竹丛疏”,采用意象并置法:前句以“苔野净”衬托石上琴尊的清寂,后句以“竹丛疏”勾勒鸡犬活动的空间层次,整体营造出疏朗幽淡的田园意境。尾联“一关兼是和云掩,敢道门无聊相车”,“和云掩”将门扉与自然云雾相融,赋予隐逸行为以诗意;“敢道”二字以反语语气强化“门无卿相车”的超然姿态,既否定世俗功名的期待,又隐含对隐居价值的自我确认。
上一篇:宋·林逋《过芜湖县》
下一篇:宋·林逋《湖山小隐(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