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山脚又江头":多少次在山脚和江边徘徊,
"绕著孤芳看不休":绕着孤独的梅花看个不停。
# 孤芳:白色花朵的美称。孤,正统本、万历本作瑶。,著:一作着。
"一味清新无我爱":它一味清新不迎合我的喜好,
"十分孤静与伊愁":十分孤寂却与它的忧愁相配。
"任教月老须微见":即使月光也要隐约才能看见,
# 月老:谓月光暗淡。
"却为春寒得少留":却因为春寒而短暂停留。
"终共公言数来者":最终与梅花约定数落后来者,
"海棠端的免包羞":海棠花确实比不上它的高洁。
# 包羞:忍受羞辱。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967~1028),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性格恬淡,其诗风格淡远,内容多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多五、七言律诗。林逋喜欢梅花、白鹤,有“梅妻鹤子”之称。作为布衣隐士,他被朝廷曾赐予粟帛,卒谥和靖先生。代表作品有《山园小梅》《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西湖》等。
1. 分段赏析
“几回山脚又江头,绕著孤芳看不休”两句以动态视角展现诗人寻梅的执着。一个“绕”字生动刻画出诗人徘徊于山水之间、反复观赏梅花的身影,“不休”二字则强化了这种流连忘返的情态,既暗示梅花之引人入胜,又透露出诗人与梅花的惺惺相惜。“一味清新无我爱,十分孤静与伊愁”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揭示梅花的精神内核。“一味清新”写梅花不迎合世俗的天性,“无我爱”以拟人手法突出其孤高;后句“十分孤静”与“与伊愁”形成情感呼应,既赋予梅花人的愁绪,又暗含诗人自身作为隐者的寂寞,物我交融,含蓄深沉。“任教月老须微见,却为春寒得少留”两句以环境衬托梅花品格。“月老微见”写月色朦胧中梅花的若隐若现,营造清幽意境;“春寒少留”则点出梅花在严寒中短暂绽放的特质,既表现其坚韧,又暗含对生命易逝的感慨,笔调细腻而富有张力。“终共公言数来者,海棠端的免包羞”两句以对比收束全诗。“共公言”以拟人手法表现诗人与梅花的默契,“数来者”暗含对世俗的疏离;末句借海棠的“包羞”反衬梅花的高洁,一褒一贬间,既强化了主题,又体现了宋代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上一篇:宋·林逋《池上春日即事》
下一篇:宋·林逋《寄思齐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