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篱斜夹千梢翠":寺院僻静,篱落纵横,掩映翠绿的修篁,
# 千梢:千竿。
"山径深穿万箨干":山势嵯峻,磴道深邃,穿过干枯的竹林。
# 山径:有石阶的山路。
"却忆贵家厅馆里":面对如此清幽的自然美景,忽而想起富贵人家的高堂华屋内,
"粉墙时画数茎看":雪白的墙上也时常装点着竹石幽趣的图画。
# 粉墙:粉色的墙。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967~1028),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性格恬淡,其诗风格淡远,内容多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多五、七言律诗。林逋喜欢梅花、白鹤,有“梅妻鹤子”之称。作为布衣隐士,他被朝廷曾赐予粟帛,卒谥和靖先生。代表作品有《山园小梅》《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西湖》等。
1. 写作手法
对偶:“寺篱斜夹千梢翠,山径深穿万箨干”,“寺篱”对“山径”,皆为地点相关事物;“斜夹”对“深穿”,动作对应;“千梢翠”对“万箨干”,数量词搭配植物形态,句式整齐、词性相对,勾勒出不同场景的画面,增强语言节奏感与韵律美。
2. 分段赏析
“寺篱斜夹千梢翠,山径深穿万箨干”,开篇两句对仗工整,尽显格律之美。“寺篱斜夹千梢翠”,描绘出寺庙篱笆旁,竹子斜斜生长,千万根竹梢一片翠绿的景象。“斜夹”二字,生动勾勒出竹子与寺篱相互映衬的姿态,给人以错落有致之感,“千梢翠”则强调了竹子数量之多与色泽之鲜翠,展现出勃勃生机。“山径深穿万箨干”,写山间小径深入穿过竹林,地上铺满了干枯的笋壳。“深穿”凸显出小径在竹林中的幽深感,“万箨干”从细节处着笔,描绘出竹林特有的自然景象,干枯的笋壳暗示着竹子的生长更替,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与岁月感。这两句通过对寺篱边和山径中竹子的描写,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自然环境中竹子清幽、质朴的形象,体现出一种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自然之境的喜爱。“却忆贵家厅馆里,粉墙时画数茎看”,后两句笔锋陡然一转,诗人的思绪从眼前的自然竹林,转到了贵家厅馆之中。“却忆”一词,表明这是回忆起的场景,“贵家厅馆”暗示着富贵奢华的环境,与前两句的自然清幽形成鲜明对比。“粉墙时画数茎看”,在富贵人家的粉墙上,偶尔会画着几株竹子。这里的竹子是画中之物,虽有竹子的外形,却没有自然竹子的神韵与生机。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含蓄地表达了对贵家附庸风雅行为的讥讽,同时也进一步凸显出自然竹林在诗人心中的独特地位,展现出诗人不慕荣华、超然物外的傲然风骨。短短四句诗,在对比中见深意,在含蓄中显情怀。
上一篇:宋·林逋《风水洞》
下一篇:宋·林逋《春夕閒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