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ì
suǒ
huà
shū
jǐng
shī
zhī

朝代:宋作者:苏洵浏览量:1
sōng
guài
shí
shuāng
zhú
zhī
zhōng
yǒu
ài
zhī
zhě
shuí
néng
zhī
zhī
néng
shuō
shuō
cháng
kǒng
tiān
zhēn
fēi
xiàn
jūn
duān
yǒu
xīn
shū
wàn
zhuàng
chéng
huī
shǐ
使
wàng
yán
wéi
xiào
suǒ
shuō
zhé
jiàn
zhī
wèn
wèi
rán
xiào
nǎi
jūn
nán
wéi
zhòu
xíng
shū
kōng
huà
bèi
fāng
yóu
ruò
chī
fēn
fēn
luò
zhǐ
zuò
zhēng
duó
xiāng
mán
guì
háo
mǎn
qián
xiè
jiàn
zèng
lián
shuāi
dāng
zhěn
diàn
xià
gāo
huǒ
zhāo
wàng
chuī
mén
qián
zhuó
yìng
lǎo
bìng
rén
shuí
chēng
wéi

译文

干枯的松树、怪异的石头、披霜的竹子枝干,其中蕴含的可爱之处有谁能知晓呢。我能感知到它却难以用言语表述,想要说出来却常常担心破坏了它天然的意趣。羡慕您笔端富有新颖的意趣,瞬间就能一挥而就各种形态。让我忘记言语只是独自欢笑,心中想要表达的总能在画中看到。有人问为何如此笑却不回答,恐怕您也难以用言辞表达。白天在空中比划,晚上在被子上画画,当他得意的时候更是如同痴狂。画作纷纷落在纸上,他并不珍惜,在座的客人争抢画作,甚至相互欺骗。达官贵人在面前,他都拒绝赠予,唯独答应赠画给我,怜惜我年老体衰。我应当枕着画、铺着画躺在下面,晚上接着点上灯火,早晨忘记做饭。门前有人敲门不必应答,如今我这个老病之人,又有谁能称我为值得尊敬的人呢。

逐句剖析

"枯松怪石霜竹枝":干枯的松树、怪异的石头、披霜的竹子枝干,

"中有可爱知者谁":其中蕴含的可爱之处有谁能知晓呢。

"我能知之不能说":我能感知到它却难以用言语表述,

"欲说常恐天真非":想要说出来却常常担心破坏了它天然的意趣。

"羡君笔端有新意":羡慕您笔端富有新颖的意趣,

"倏忽万状成一挥":瞬间就能一挥而就各种形态。

"使我忘言惟独笑":让我忘记言语只是独自欢笑,

"意所欲说辄见之":心中想要表达的总能在画中看到。

"问胡为然笑不答":有人问为何如此笑却不回答,

"无乃君亦难为辞":恐怕您也难以用言辞表达。

"昼行书空夜画被":白天在空中比划,晚上在被子上画画,

"方其得意尤若痴":当他得意的时候更是如同痴狂。

"纷纷落纸不自惜":画作纷纷落在纸上,他并不珍惜,

"坐客争夺相谩欺":在座的客人争抢画作,甚至相互欺骗。

"贵豪满前谢不与":达官贵人在面前,他都拒绝赠予,

"独许见赠怜我衰":唯独答应赠画给我,怜惜我年老体衰。

"我当枕簟卧其下":我应当枕着画、铺着画躺在下面,

"暮续膏火朝忘炊":晚上接着点上灯火,早晨忘记做饭。

"门前剥啄不须应":门前有人敲门不必应答,

"老病人谁称我为":如今我这个老病之人,又有谁能称我为值得尊敬的人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与可许惠所画舒景以诗督之》是北宋诗人苏洵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围绕画家与诗人之间关于一幅画的互动展开。诗开篇描绘了画中枯松、怪石、霜竹枝等元素,表达出其中蕴含着可爱之处但知音难觅。接着诗人自述虽能体会画作妙处却难以言说,而画家笔端能有新意,一挥而就画出万状,让诗人忘言独笑,画作之意尽现。随后描述画家作画时的痴迷状态,画作完成后众人争抢,而画家唯独因怜悯诗人年老体衰答应相赠。最后诗人表示要将画作珍视,即便老病无人问津也沉浸其中。整首诗通过对画作的赞美、对画家创作过程的刻画以及与画家情谊的展现,体现了诗人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1009~1066),北宋文学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早年发愤为学,宝元间应进士不第,归而穷六经百家之说,致力于古文写作。嘉祐间得欧阳修推誉,以文章著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其文风雄奇高古,散文以气势胜,观点明确,论据有力,析理深透,语言犀利,结构严谨,妙喻连篇。诗作不多但诸体皆备,尤以五、七言古诗见长,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代表作品有《几策》《六国论》《赠陈景回》等。著有《嘉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枯松怪石霜竹枝,中有可爱知者谁”,点明画作内容为枯松、怪石和霜竹枝,以“中有可爱知者谁”引发思考,暗示画作有其独特韵味和价值,但能欣赏其中妙处的人较少,为后文诗人对画作的深入感受做铺垫,也营造出一种对画作独特性探索的氛围。“我能知之不能说,欲说常恐天真非”,诗人表明自己能体会到画作的妙处,却难以用言语表达,“欲说常恐天真非”体现出诗人对画作原本纯真韵味的珍视,担心自己的表述会破坏这种韵味,进一步强调了画作妙处的难以言传,也凸显了诗人对画作的细腻感受。“羡君笔端有新意,倏忽万状成一挥”,赞美画家笔端能有新意,绘画技艺高超,“倏忽万状成一挥”生动地描绘出画家作画时的潇洒和流畅,能在瞬间画出千姿百态的景象,展现出画家卓越的绘画能力,让诗人对画家的技艺产生钦佩之情。“使我忘言惟独笑,意所欲说辄见之”,描述了诗人面对画作的反应,因画作的美妙而忘言,只能独自发笑,且心中想要表达的意思仿佛都在画中呈现出来,进一步体现出画作对诗人的感染力,以及画作与诗人内心感受的契合,强化了画作的艺术魅力。“问胡为然笑不答,无乃君亦难为辞”,诗人询问画家为何笑而不答,猜测画家也难以用言语形容画作的妙处,从侧面烘托出画作妙处的难以言表,同时也体现出诗人与画家之间在欣赏画作时心灵相通,都对画作有着难以言说的感受。“昼行书空夜画被,方其得意尤若痴”,描绘画家作画时的投入状态,白天在空中比划,夜晚在被子上也画,得意时如痴如醉,生动地展现出画家对绘画的热爱和专注,让读者感受到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痴迷和投入,进一步丰富了画家的人物形象。“纷纷落纸不自惜,坐客争夺相谩欺”,描述画作完成后众人争抢的场景,“纷纷落纸”体现画家创作的高产,“不自惜”表现出画家对画作的洒脱态度,而“坐客争夺相谩欺”则描绘出众人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画作的受欢迎程度,也为后文画家唯独赠画给诗人做铺垫。“贵豪满前谢不与,独许见赠怜我衰”,诗人点明画家面对满座达官贵人推辞不画,却唯独答应赠画给年老体衰的自己,体现出画家对诗人情谊的珍贵,这种对比突出了画家与诗人之间真挚的友情,也让诗人对这幅画更加珍视。“我当枕簟卧其下,暮续膏火朝忘炊”,诗人表示要将画作珍视,枕着枕头、垫着竹席躺在画下,晚上接着点灯欣赏,早上也忘记做饭,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画作的喜爱和沉浸其中的状态,体现出画作在诗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门前剥啄不须应,老病人谁称我为”,诗人以一种豁达又略带孤独的语气表示,门前有人敲门也不必回应,自己这又老又病的人,谁还会在意自己呢。在强调对画作珍视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晚年孤独的心境,但这种心境与对画作的热爱相互交织,更显情感的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洵《菊花》

下一篇:宋·苏洵《寄杨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