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朝代:宋作者:苏洵浏览量:1
dǎo
shè
shāi
tán
fàn
rùn
fēn
wēi
chū
qīng
yān
bàn
zhù
shāo
chéng
jīn
dào
shì
měi
zhàn
jīng
jiā
rén
wéi
yàn
xiù
gōng
xuān
chuāng
suí
yòng
dài
gāo
qíng
què
wěi

译文

把麝香捣碎、檀香筛细后放入模具,再融入薇露的润泽,拌合鸡苏草制成香。点燃后,一丝细微青烟缓缓吐出,燃到半炷时,香柱变得如玉筷般粗壮。道士常常借着香燃烧的进度推算诵经的次第,佳人只依靠香燃烧的时间检验绣花的功夫。在轩窗旁、几案上,可随心意摆放使用,无需特地高高举起鹊尾炉来焚香。

逐句剖析

"捣麝筛檀入范模":把麝香捣碎、檀香筛细后放入模具,

"润分薇露合鸡苏":再融入薇露的润泽,拌合鸡苏草制成香。

"一丝吐出青烟细":点燃后,一丝细微青烟缓缓吐出,

"半炷烧成玉筋粗":燃到半炷时,香柱变得如玉筷般粗壮。

"道士每占经次第":道士常常借着香燃烧的进度推算诵经的次第,

"佳人惟验绣工夫":佳人只依靠香燃烧的时间检验绣花的功夫。

"轩窗几席随宜用":在轩窗旁、几案上,可随心意摆放使用,

"不待高擎鹊尾炉":无需特地高高举起鹊尾炉来焚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香》是北宋苏洵创作的七言律诗。诗作围绕香展开,首联写以麝香、檀香等入模,佐薇露、鸡苏制成香,展现制香工序;颔联描摹香燃烧时青烟袅袅、香柱形态变化之态;颈联从道士借香计时、佳人凭香验绣,体现香融入生活场景;尾联言香可随意置于各处,无需特定香炉。该诗呈现香的制作、形态及日常功用,以小见大,展现北宋生活风貌与文人对日常物的细腻观察,语言质朴却生动传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1009~1066),北宋文学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早年发愤为学,宝元间应进士不第,归而穷六经百家之说,致力于古文写作。嘉祐间得欧阳修推誉,以文章著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其文风雄奇高古,散文以气势胜,观点明确,论据有力,析理深透,语言犀利,结构严谨,妙喻连篇。诗作不多但诸体皆备,尤以五、七言古诗见长,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代表作品有《几策》《六国论》《赠陈景回》等。著有《嘉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捣麝筛檀入范模,润分薇露合鸡苏”:从语言炼字看,“捣”“筛”精准呈现制香时处理麝香、檀香的细致动作,“入范模”点明制香塑形环节;“润分”“合”字,将薇露、鸡苏融入香材的过程写得细腻,展现制香工序的考究,从内容上为香的独特品质奠基。颔联“一丝吐出青烟细,半炷烧成玉箸粗”:聚焦物象与表达技巧,以“一丝”“青烟细”摹写香初燃时的纤细烟态,“半炷”“玉箸粗”呈现燃烧中香柱的变化,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勾勒香燃烧的动态画面,让读者直观感知香的形态。颈联“道士每占经次第,佳人惟验绣工夫”:从生活场景切入,写道士借香燃烧计时诵经、佳人凭香验绣,将香融入不同人物日常,拓展香的功用维度,在内容主题上,体现香与生活的紧密关联,增添人文气息。尾联“轩窗几席随宜用,不待高擎鹊尾炉”:就情感主旨与语言风格,“随宜用”强调香使用场景的随性,“不待”凸显无需特定香炉的自在,传递出香贴近日常、简便实用的特点,收束全诗,尽显对香融入生活的赞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洵《次韵和缙叔游仲容西园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苏洵《朝日载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