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尝作犍为令":你曾经做了十年的犍为县令,
# 犍为:地名,吴中复曾在此地做官十余年。,尝:一作曾。
"四脉尝闻愍俗诗":还曾听闻你那关心民间疾苦的诗篇。
# 愍:一作悯。,四脉:吴中复在犍为做官的时候,一度下令废止了那里的很多陋习。
"共叹才高堪御史":大家都感叹你才华高超足以胜任御史之职,
"果能忠谏致戎麾":果然凭借着忠诚的谏言获得了军职。
# 忠谏:吴中复做御史的时候,直言进谏,不畏高官,并因此而广有声名。
"会稽特欲荣翁子":(此次赴任)就如同朝廷特意让朱买臣荣耀地回到会稽一样,
# 翁:一作公。,会稽:这里是说西汉时的会稽人朱买臣的典故。以此典故来说明吴中复出京做官,也是皇帝的恩宠,并非贬谪。
"冯翊犹将试望之":也像汉宣帝任用萧望之担任左冯翊那样,是对你的重用和考验。
"船系河堤无几日":船只系在河堤上停留不了几日了,
"南公应已悭来迟":我实在是舍不得你这么快就离开啊。
# 悭:康熙本作怪。,南公:战国时期的隐士,这里是代指潭州的百姓父老。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1009~1066),北宋文学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早年发愤为学,宝元间应进士不第,归而穷六经百家之说,致力于古文写作。嘉祐间得欧阳修推誉,以文章著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其文风雄奇高古,散文以气势胜,观点明确,论据有力,析理深透,语言犀利,结构严谨,妙喻连篇。诗作不多但诸体皆备,尤以五、七言古诗见长,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代表作品有《几策》《六国论》《赠陈景回》等。著有《嘉祐集》。
1. 分段赏析
“十年尝作犍为令,四脉尝闻悯俗诗”两句是对吴中复过往经历的叙述。“十年”点明时间之久,说明吴中复在犍为令任上有长期的任职经历,展现其从政经验丰富。“悯俗诗”则指出他曾创作关心民间疾苦的诗歌,一个“悯”字,体现出他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与同情,从为政和文学创作两方面,初步勾勒出吴中复的形象。“共叹才高堪御史,果能忠谏致戎麾”两句着重赞颂吴中复的才能与品格。“共叹”表明众人对其才华的认可,认为他具备担任御史的能力,强调其才学出众、见识卓越。“果能”呼应前文,证实他确实凭借忠诚的谏言获得了军职,“忠谏”突出他正直敢言的品质,“致戎麾”则体现他凭借自身能力得到朝廷重用,展现其不仅有文才,更有政治担当与军事才能。“会稽特欲荣翁子,冯翊犹将试望之”两句运用典故。以朱买臣衣锦荣归会稽,类比吴中复此次赴潭州任职,暗示朝廷有意让他荣耀赴任;又以汉宣帝任用萧望之担任左冯翊,来比况吴中复此次任职也是朝廷对他的进一步考验与重用。通过典故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对吴中复此次任职的肯定与期许,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船系河堤无几日,南公应已悭来迟”两句描绘送别场景。“船系河堤无几日”直白地说明船只停靠在河堤的时间不多,友人即将启程离去,渲染出离别的氛围。“南公应已悭来迟”,“南公”借指吴中复,“悭来迟”意为舍不得友人离开,用拟人化的表达,将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生动展现,情感真挚,余韵悠长。
上一篇:宋·苏洵《和杨节推见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