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jiā
zhōu
lóng
yán

朝代:宋作者:苏洵浏览量:1
zhōu
cháng
xià
shì
nán
zhēng
wǎng
fēn
kōng
yán
yōu
míng
shǐ
使
jūn
lián
yuǎn
gāo
huì
yǒu
qíng
zhuó
jiǔ
néng
yǐn
xiāng
huái
怀
jīng
shān
chuān
suí
wàng
kuò
hòu
dài
shuāng
qīng
jiā
jìng
shí
xiū
yuǎn
xíng

译文

(我)将船停泊在长堤之下,日夜兼程忙着南下的行程。急切前行的思绪纷乱如麻,空寂的山岩在幽暗中兀自泛着微光。当地长官怜惜我这远方来客,盛大的宴会上满溢着深厚情谊。举杯斟酒却难以下咽,远离故土的愁绪让我暗自心惊。放眼望去山川愈发辽阔,清冷的霜气浸染着深秋光景。美好的时光日日消逝,不知何时才能结束这漫长的羁旅。

逐句剖析

"系舟长堤下":(我)将船停泊在长堤之下,

"日夕事南征":日夜兼程忙着南下的行程。

# 征:远行。,日夕:日夜。

"往意纷何速":急切前行的思绪纷乱如麻,

# 往意:前行之意。

"空严幽自明":空寂的山岩在幽暗中兀自泛着微光。

"使君怜远客":当地长官怜惜我这远方来客,

# 远客:苏洵自谓。,怜:爱、爱惜。,使君:谓嘉州知州。汉代指刺史,汉以后作州郡长官之尊称。此句谓嘉州知州盛宴款待三苏父子。汉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高会有余情":盛大的宴会上满溢着深厚情谊。

# 余情:富有感情。,高会:盛会,指嘉州知州为他们举行的盛大宴会。

"酌酒何能饮":举杯斟酒却难以下咽,

# 酌:斟酒;饮酒。

"去乡怀独惊":远离故土的愁绪让我暗自心惊。

# 怀:心意,胸襟。,去:离开。

"山川随望阔":放眼望去山川愈发辽阔,

"气候带霜清":清冷的霜气浸染着深秋光景。

"佳境日已去":美好的时光日日消逝,

# 佳境:优美的境界。

"何时休远行":不知何时才能结束这漫长的羁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游嘉州龙岩》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首四句写出由于仓促南下,无法坦然领略嘉州龙岩景色;中四诗写嘉州知州宴饮款待父子的情景,但诗人却因为情绪不愉快而索然离去;后四句,则着重表现诗人无奈进京的郁闷。整首诗情感沉郁,风格凄凉,借游途中所见,透露出饱经风霜而前途未卜的郁闷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1009~1066),北宋文学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早年发愤为学,宝元间应进士不第,归而穷六经百家之说,致力于古文写作。嘉祐间得欧阳修推誉,以文章著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其文风雄奇高古,散文以气势胜,观点明确,论据有力,析理深透,语言犀利,结构严谨,妙喻连篇。诗作不多但诸体皆备,尤以五、七言古诗见长,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代表作品有《几策》《六国论》《赠陈景回》等。著有《嘉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1056年(嘉祐元年),由于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推荐和称誉,苏洵名动京师,但求官未遂。第二年四月,其妻程氏卒于眉山,苏洵父子匆匆返蜀。直到1058年(嘉祐三年)的十一月,朝廷才对欧阳修的推荐做出回应,决定邀请苏洵到舍人院进行策论。1059年(嘉祐四年)的六月,当朝廷再次发出命令时,梅圣俞寄出了一首诗《题老人泉寄苏明允》来鼓励苏洵前往京城。考虑到他的两个儿子在服母丧期结束后,苏洵才勉为其难地选择了入京。同年十月,苏洵父子沿岷江、长江舟行南下至江陵,再陆行北上赴京。父子三人沿途探幽访胜,“发之于咏”,共创作诗文一百七十三首,分《南行前集》、《后集》两部分。在苏洵南行的途中,他的诗作在通行版本的《嘉祐集》中都没有被记载,而宋代的残版《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集》中收录了十几首诗,这首诗是其中的一首。因苏洵此次进京很不情愿,所以整首诗都弥漫着压抑的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山水诗。此诗描写了嘉州龙岩的山水景致,也通过景与情的交织,深刻揭示了封建文人在仕途追求与故土眷恋之间的精神挣扎以及诗人勉强赴京的抑郁之情。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叙述了诗人因匆忙南下而无法从容游览嘉州龙岩的景色。“系舟”表明是乘船前往楚地(参考苏轼《南行前集叙》)。“南征”指沿岷江、长江南行,“日夕事南征”说明从早到晚都在赶路,这两个字暗示了些许不满。“往意纷何速”中的“纷”字更增添了勉强南行的不快感。“空岩”即嘉州龙岩,“幽自明”的“自”字用得巧妙,说明虽然龙岩风景幽静明丽,有“小桃园”之称,却无人欣赏,只能自我照耀。前两联叙事,后两句写景,用词带有明显的情感倾向。中间四句转写当地官员设宴款待的场景,但诗人因心绪不佳而兴致阑珊。“使君”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处指嘉州知州(姓名不详),“高会”指规格较高的宴请场合。前两句既体现苏洵当时未任官职的身份,也透露出其社会地位已有所提升。后四句继续延伸这一情境:“山川随望阔”契合嘉州地理特征,因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形成冲积平原;“气候带霜清”准确点出出行时间为深秋初冬,与苏洵父子启程的十月时节相符。“佳境”呼应故乡山水,可参照苏轼《初发嘉州》中“故乡飘已远”等句。末句“何时休远行”则集中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的无奈与倦怠,这种情感在苏洵同期作品如《游凌云寺》《和杨节推见赠》中均有印证,均流露出对频繁差旅的厌倦与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3. 作品点评

尽管这首诗的标题是《游嘉州龙岩》,但它并不是描述风景之美,而是表达情感之美;关于龙岩的描述并不详尽,其用词也相对较为抽象。这首诗的情感深沉,风格带有一丝寂寥,它深刻地描绘了这位历经风霜、名声远播但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老者的沮丧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洵《仙都山鹿》

下一篇:宋·苏洵《初发嘉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