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ēn
zhī
yùn

朝代:宋作者:李清照浏览量:1
xué
shī
sān
shí
nián
jiān
kǒu
qiú
zhī
shuí
qiǎn
hào
shì
xiāng
féng
shuì
xiàng

译文

我学习作诗已经有三十年的时间了,一直以来都保持沉默,并不刻意去追求让自己声名远扬、被众人知晓。究竟是谁派遣了这样一位喜好探寻奇人、有着独特眼光的人士呢,与我相逢之后,就像当年杨敬之向他人极力推荐项斯那样来宣扬我。

逐句剖析

"学诗三十年":我学习作诗已经有三十年的时间了,

"缄口不求知":一直以来都保持沉默,并不刻意去追求让自己声名远扬、被众人知晓。

# 知:闻达。,缄口:闭口,不说话。

"谁遣好奇士":究竟是谁派遣了这样一位喜好探寻奇人、有着独特眼光的人士呢,

# 遣:使,教。

"相逢说项斯":与我相逢之后,就像当年杨敬之向他人极力推荐项斯那样来宣扬我。

# 相逢说项斯:项斯,唐人,曾携诗拜见杨敬之。杨爱其才,赠诗云:“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角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这里借指自己的诗才受到前辈的高度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分得知字韵》乃宋代词人李清照所创的一首五言绝句。在古代作诗时,往往会预先规定若干字作为韵脚,参与作诗之人各自拈取韵字,依据所拈韵字来创作诗歌,此过程被称作“分韵”。李清照此次“分得知字韵”,即指她拈得“知”字,整首诗需押“知”字韵。此诗大约创作于宋高宗建炎二年的春季。这里她所提及的“学诗”,实则是在阐述自身的“作诗”经历。李清照的作诗启蒙阶段其实开启得相当早。她不仅天赋卓绝,出生后更是长期浸润在文学氛围极为浓厚的家庭环境之中,极有可能在刚开始牙牙学语之时,便已踏上了学诗之路。该诗短短二十字,却别具韵味。诗中“学诗三十年,缄口不求知”,尽显李清照的低调与对诗歌纯粹的热爱,不慕虚名,专注于诗艺修炼。“谁遣好奇士,相逢说项斯”则笔锋一转,以巧妙用典,表现出意外被人赏识的惊喜,在含蓄中见波澜,虽无雄浑之气,却以词的细腻技巧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心境与气质,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以诗人学诗感悟为题材。诗中李清照自述学诗三十年,一直默默努力,不刻意追求声名。然而,不知为何有好奇之士,相逢便如杨敬之赏识项斯般对她极力称赞,展现了诗人面对自身从默默学诗到被人知晓这一转变的复杂心境。

2. 分段赏析

从开篇“学诗三十年,缄口不求知”两句,不难洞察李清照对自身文学造诣的笃定。历经三十载的诗海遨游,诗词的精髓早已融入她的灵魂深处,作诗于她而言,仿若探囊取物般轻松。其声名未广为人知,并非才学不足,而是因她久居闺阁,将写诗当作怡情自乐之举,未曾刻意谋求声名远扬。然而,笔锋陡然一转,后两句“谁遣好奇士,相逢说项斯”展露了别样情愫。李清照心中渴盼着能有如同杨敬之那般独具慧眼、惜才如金之人,如同杨敬之发掘项斯一般,让自己的才华得以昭显于世。由此可见,李清照并非真的无意于被世人了解,她的心底深处,始终期待着伯乐的出现,以赏识自己这匹隐匿已久的千里马。

3. 作品点评

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李清照内心深处怀才不遇的愁绪。她虽在诗艺上造诣非凡,却因种种缘由未能广为人知,恰似明珠蒙尘。诗作里,她对伯乐的渴望溢于言表,这份期盼背后,满是不被赏识的落寞,尽显其怀才不遇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李清照的诗远不如她的词,有些诗甚至是用填词的手法来写的。……《分得知字韵》没有一般诗的雄浑,却有词的技巧。

不详王传胪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清照《木兰花令·沉水香消人悄悄》

下一篇:宋·李清照《春帖子皇帝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