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香消人悄悄":沉水香已经燃尽,浓浓香气已经消散,四下无人静悄悄,
# 沉水:沉香之别称。产自南海诸国,又名蜜香。
"楼上朝来寒料峭":清晨时分,楼上仍然感觉寒气袭人。
"春生南浦水微波":春天已悄悄来到南浦,水面泛起层层微波,
# 春生南浦水微波:《楚辞·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梁·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澡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南浦:水的南岸。在古诗词中一般作为送别的意象。
"雪满东山风未扫":而东山上仍积满白雪,风还未将其吹散。
# 东山:东晋谢安隐居处,《世说新语·排调》:“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高灵……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后人遂以“东山”喻官员一时退居之处。此喻赵氏之“屏居”。
"金樽莫诉连壶倒":莫要推辞美酒,开怀畅饮吧,
# 莫诉:莫要推辞。
"卷起重帘留晚照":卷起重重帘幕,想留住西下的夕阳。
"为君欲去更凭栏":就要为你离去而再次凭栏远望,
"人意不如山色好":但人的情感终究不如眼前的山色那般美好。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1. 分段赏析
“沉水香消人悄悄,楼上朝来寒料峭”:开篇通过“沉水香消”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人悄悄”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安静。“寒料峭”点明了清晨的寒冷,不仅是对天气的描写,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这两句为全词奠定了忧伤的基调,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春生南浦水微波,雪满东山风未扫”:这两句描绘了不同的景象,“春生南浦”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而“雪满东山”则仍保留着冬天的痕迹。这种春景与冬景并存的描写,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变化,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同时,这种对比也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丰富度,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变幻。“金樽莫诉连壶倒,卷起重帘留晚照”:下阕开始描写人物的行为,“金樽莫诉连壶倒”表现出词人借酒消愁的情绪,试图通过饮酒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卷起重帘留晚照”则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词人希望时间能够停留,不要让美好的瞬间消逝。这两句将情感与行为相结合,生动地展现了词人在送别时的复杂心境。“为君欲去更凭栏,人意不如山色好”:结尾两句直接抒发了离别的惆怅和对自然永恒的感慨。“为君欲去更凭栏”表现出词人对友人的不舍和牵挂,她再次倚靠栏杆,目光追随着友人离去的方向。“人意不如山色好”则将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进行对比,强调了自然的永恒和人的渺小,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无奈和叹息。
# 此词曾作于屏居青州期间。……政和六年丙申三月四日(1116年4月18日),明诚过长清县灵岩寺,有题名一则。当于半月前自青州出发,气候尚冷,故清照词云:“楼上朝来寒料峭。”
现代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
# 此词盖是易安夫妇屏居青州时,明诚外出小别之作。这一时期,明诚多次至齐州附近以及泰山等地访碑考文,虽非远游,亦增枨触。写词以寄此情怀,以此种平常自然之文句道之,不媪不火,恰如其分,其风度吐属可赏。
现代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
# 此词原载台北图书馆藏明抄本,题为程敏政编之《天机余锦》,由彰化师范大学黄文吉提供。这是清照夫妇屏居青州期间所作。明诚外出(到过长清县灵岩寺等处)小别之作。虽非远游,也令作者惆怅。
现代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
下一篇:宋·李清照《分得知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