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庐山春未尽":五月的庐山春色还没有消失,
# 尽:消失。,未:没有。
"浓绿丛中":一片浓绿的草丛中,
"时见红成阵":时常可以看到一片片红色。
"耀眼好花初识认":我才刚知道这耀眼的好花,
"杜鹃佳品云锦":杜鹃花中的优良品种当属云锦杜鹃。
# 云锦:指杜鹃的一个品种,即云锦杜鹃。,佳品:优良的品种。
"攒叶圆端苍玉润":聚拢的叶子圖端是翠青色的,像宝玉一样润朗光滑,
# 玉润:像宝玉一样润朗光滑。,苍:指翠青色。
"托出繁英":衬托出繁盛的花,
# 繁英:繁盛的花。
"色胜棠樱嫩":比海棠还红润且娇嫩。
# 樱嫩:红润且娇嫩。
"避暑人来应怅恨":来避暑的人应该惆怅恼恨,
# 怅恨:惆怅恼恨。
"芳时未及观娇韵":花开时节没有来得及观赏它妩媚的风姿。
# 娇韵:妩媚的风姿。
现代作家、教育家
叶圣陶(1894~1988),现代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笔名有叶锦、斯提等,江苏苏州人。五四运动前参加新潮社,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全国性抗战期间曾主编《国文杂志》《开明少年》等。1949年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叶圣陶所作小说结构严谨,语言纯净洗练,善于从平凡的现实生活中摄取题材,冷静分析,深化开拓,反映社会底层妇女和儿童悲惨遭遇,同时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知识分子形象。其散文内容丰富,风格清新健美。教育上,他主张引导和启发的教学,对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汉语规范化有独到见解。茅盾认为他能够“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代表作有《火灾》《线下》《倪焕之》等。著有《叶圣陶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词。词中描绘了庐山春末夏初云锦杜鹃在浓绿丛中如云锦般绚烂绽放、叶片圆润衬花朵娇嫩的景致,表达了对庐山自然之美的赞美及对美好事物稍纵即逝的淡淡惋惜。
2. 分段赏析
上片:“五月庐山春未尽,浓绿丛中,时见红成阵”三句描绘了五月庐山春意犹存的景象。以“浓绿”勾勒出庐山草木繁茂的背景,在这大片绿色之中,云锦杜鹃“红成阵”的姿态鲜明呈现,红绿对比,色彩强烈,营造出绚丽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耀眼好花初识认,杜鹃佳品云锦”两句点明所写之花是云锦杜鹃。“耀眼”一词直接道出云锦杜鹃花朵的明艳夺目,“初识认”则体现出诗人对云锦杜鹃的新奇之感,强调其作为杜鹃佳品的独特地位。下片:“攒叶圆端苍玉润,托出繁英,色胜棠樱嫩”三句着重描写云锦杜鹃的形态与色泽。“攒叶圆端苍玉润”细致刻画了云锦杜鹃叶片聚集、圆润且色泽温润如玉的特点,通过比喻,将叶片的质感生动展现。“托出繁英”说明繁茂的花朵在叶片衬托下更为突出,“色胜棠樱嫩”运用对比,将云锦杜鹃的花色与海棠、樱花相比较,突出其颜色的娇嫩鲜艳。“避暑人来应怅恨,芳时未及观娇韵”两句由花及人,设想避暑之人在花期过后才来到庐山,定会为错过云锦杜鹃的娇美容韵而感到遗憾怅惘。从侧面烘托出云锦杜鹃的魅力,也流露出诗人对其花期短暂的惋惜之情。
上一篇:近现代·鲁迅《送增田涉君归国》
下一篇:近现代·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