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几得清游共":二十年来,能有几次一起清雅出游的机会呢?
"尊酒江楼":在江边的楼阁里举杯饮酒。
"尊酒江楼":在江边的楼阁里举杯饮酒,
"淡日疏烟春似秋":淡淡的日光下飘着稀疏的烟雾,春天的景象竟像秋天一样清冷。
"天心人意愈难问":上天的意愿和人的心意越发难以揣测,
"我欲言愁":我想要诉说心中的忧愁。
"我欲言愁":我想要诉说心中的忧愁,
"怀抱徒伤还是休":只是白白让内心伤感,还是算了吧。
现代作家、教育家
叶圣陶(1894~1988),现代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笔名有叶锦、斯提等,江苏苏州人。五四运动前参加新潮社,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全国性抗战期间曾主编《国文杂志》《开明少年》等。1949年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叶圣陶所作小说结构严谨,语言纯净洗练,善于从平凡的现实生活中摄取题材,冷静分析,深化开拓,反映社会底层妇女和儿童悲惨遭遇,同时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知识分子形象。其散文内容丰富,风格清新健美。教育上,他主张引导和启发的教学,对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汉语规范化有独到见解。茅盾认为他能够“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代表作有《火灾》《线下》《倪焕之》等。著有《叶圣陶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1. 分段赏析
上片“廿年几得清游共?”这句以问句开篇,“廿年”点明时长,“清游共”指向与他人一同进行的清雅出游。通过反问的语气,直接表达出对过往一同出游机会稀少的感慨。语言简洁却饱含情绪,简单几个字就将那种对相聚出游的期盼与现实中机会不多的怅然流露出来。“尊酒江楼。”仅四字,却勾勒出具体的场景。“尊酒”是饮酒的动作,“江楼”是地点,二者结合,呈现出在江边楼阁举杯饮酒的情景。没有多余的修饰,却能让人感受到此时的环境,为后续的情感表达营造了安静的氛围。“尊酒江楼,”重复前句的内容,这种重复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再次提及在江楼饮酒的场景,让这份记忆或当下的状态更加深刻,也让情绪在重复中得以延续,为接下来描写环境做了铺垫。“淡日疏烟春似秋。”这句聚焦于眼前的景物,“淡日”“疏烟”描绘出日光柔和、烟雾稀疏的样子,本是春天的时节,却让人觉得像秋天一样。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春天本应是温暖明媚的,却有着秋天的清冷感,通过景物的特点,间接传递出内心的落寞。下片“天心人意愈难问,”由景物转向内心的思考,“天心”指上天的想法,“人意”指人的心意,“愈难问”表达出对这些难以捉摸的感受。这句将无形的思绪化为具体的疑问,写出了面对未知与复杂时的迷茫,语言平实却道出了普遍的感受。“我欲言愁。”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欲言”是想要表达的状态,“愁”是情感的核心。简单直白的表述,没有掩饰,将心中的忧愁清晰地展现出来,让情感的表达更加直接有力。“我欲言愁,”再次重复想要诉说忧愁的想法,和之前重复“尊酒江楼”一样,通过重复强化了这种想要倾诉的欲望。这种重复让内心的忧愁显得更加浓重,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那种被忧愁萦绕的状态。“怀抱徒伤还是休。”这句是情感的收束,“徒伤”点明即便诉说忧愁,也只是白白让内心伤感,“还是休”则是最终的决定——不再诉说。从想要倾诉到决定停止,完整地展现了内心的挣扎,将那种忧愁难以排遣又无可奈何的情绪推向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