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ì
èr
shí
èr
yùn​

朝代:近现代作者:叶圣陶浏览量:1
xué
dǎo
yòu
ér
rén
rén
yǒu
jīng
yàn
huò
jiān
huò
xié
wàn
wéi
lìng
diān
huàn
ér
xié
yóu
kǒng
wèi
jiàn
zhī
shēn
pàn
zhī
gèng
yǒu
jìn
néng
wěn
jiàn
xíng
biàn
便
xíng
qiān
shǐ
yān
diàn
xún
cháng
shì
wéi
jiào
shàng
jiàn
suǒ
guì
jiào
zhě
zhī
duàn
liàn
yòu
dǎo
jiǎng
bìng
shì
fàn
dào
duō
duān
zhōng
nǎi
guàn
yǐn
ér
xué
xíng
suǒ
qiè
pàn
xíng
jiāng
ruò
zhū
bān
xián
bàn
nán
néng
jué
shì
fēi
néng
biàn
dòu
zhēng
néng
fèn
gāo
jīng
néng
tàn
xué
zhě
zhēn
jìng
fēi
dàn
ér
zài
dǎo
zhī
zhě
xiōng
zhōng
cún
chéng
suàn
zhú
jiàn
zhōng
chóu
fàng
shǒu
yuàn
dāng
fàng
shǒu
shí
cái
jīng
gàn
rén
mín
guó
duō
gòng
xiàn
huò
zhì
shì
nìng
fēi
huān
biàn

译文

教导幼儿学走路,这是人人都有的经验。有的人扶着孩子的肩膀,有的人拉着孩子的手腕。只是让孩子自己抬起脚步,不必担心会有摔倒的危险。随后松开扶持的手,可还是担心孩子的脚步不够稳健。于是又在旁边保护着,不离开孩子的身边。接着孩子有了更大的进步,每一步都能稳稳地迈出。这时保护也不再需要了,孩子独自走路既顺利又方便。将来能够远行千里,根基就是在这时奠定的。像这样平常的事情,对于教育来说也有可借鉴之处。教育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对学生自我能力的锻炼。通过诱导和启发,辅以讲解和示范。教育的方法固然多种多样,但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就好像引导孩子学走路,最盼望的就是孩子能够独立行走。孩子独立行走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各种事情都能自己去办理。遇到疑难能自己解决,是非对错能自己分辨。面对斗争能奋勇向前,高深精妙的学问能自主探索。学习者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对于引导者来说,心中要有明确的计划。逐渐减少扶持帮助,最终实现放手的愿望。当真正放手的时候,这个人才必定是精明能干的。能够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出诸多贡献。通过引导扶持能达到这样的结果,难道不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吗?

逐句剖析

"学步导幼儿":教导幼儿学走路,

"人人有经验":这是人人都有的经验。

"或则扶其肩":有的人扶着孩子的肩膀,

"或则携其腕":有的人拉着孩子的手腕。

"惟令自举足":只是让孩子自己抬起脚步,

"不虞颠仆患":不必担心会有摔倒的危险。

"既而去扶携":随后松开扶持的手,

"犹恐足未健":可还是担心孩子的脚步不够稳健。

"则复翼护之":于是又在旁边保护着,

"不离其身畔":不离开孩子的身边。

"继之更有进":接着孩子有了更大的进步,

"步步能稳践":每一步都能稳稳地迈出。

"翼护亦无须":这时保护也不再需要了,

"独行颇利便":孩子独自走路既顺利又方便。

"他日行千里":将来能够远行千里,

"始基于焉奠":根基就是在这时奠定的。

"似此寻常事":像这样平常的事情,

"为教尚可鉴":对于教育来说也有可借鉴之处。

"所贵乎教者":教育最可贵的地方,

"自力之锻炼":在于对学生自我能力的锻炼。

"诱导与启发":通过诱导和启发,

"讲义并示范":辅以讲解和示范。

"其道固多端":教育的方法固然多种多样,

"终的乃一贯":但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

"譬引儿学步":就好像引导孩子学走路,

"独行所切盼":最盼望的就是孩子能够独立行走。

"独行将若何":孩子独立行走意味着什么呢?

"诸般咸自办":就是各种事情都能自己去办理。

"疑难能自决":遇到疑难能自己解决,

"是非能自辨":是非对错能自己分辨。

"斗争能自奋":面对斗争能奋勇向前,

"高精能自探":高深精妙的学问能自主探索。

"学者臻此境":学习者要达到这样的境界,

"固非于一旦":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而在导之者":而对于引导者来说,

"胸中存成算":心中要有明确的计划。

"逐渐去扶翼":逐渐减少扶持帮助,

"终酬放手愿":最终实现放手的愿望。

"当其放手时":当真正放手的时候,

"此才必精干":这个人才必定是精明能干的。

"服务于人民":能够为人民服务,

"于国多贡献":为国家做出诸多贡献。

"扶翼获致是":通过引导扶持能达到这样的结果,

"宁非大欢忭":难道不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自力二十二韵》是近现代作家叶圣陶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幼儿学步为切入点,探讨教育理念。主题围绕教育应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自力,即自我解决问题、分辨是非、奋勇斗争、探索高精知识的能力。诗中先描述幼儿学步过程,从有人扶持到独自行走,进而类比教育过程,指出教育者应通过诱导、启发、讲义、示范等多种方式,逐步培养学习者自力,最终实现让其独立。运用类比,将幼儿学步与教育相类比,形象生动;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前半部分详细描写幼儿学步阶段及成人的辅助方式;后半部分深入阐述教育如同引儿学步,应逐步培养学生自力。这首诗以独特视角阐述教育理念,具有教育启示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现代作家、教育家

叶圣陶(1894~1988),现代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笔名有叶锦、斯提等,江苏苏州人。五四运动前参加新潮社,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全国性抗战期间曾主编《国文杂志》《开明少年》等。1949年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叶圣陶所作小说结构严谨,语言纯净洗练,善于从平凡的现实生活中摄取题材,冷静分析,深化开拓,反映社会底层妇女和儿童悲惨遭遇,同时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知识分子形象。其散文内容丰富,风格清新健美。教育上,他主张引导和启发的教学,对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汉语规范化有独到见解。茅盾认为他能够“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代表作有《火灾》《线下》《倪焕之》等。著有《叶圣陶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学步导幼儿,人人有经验。或则扶其肩,或则携其腕。惟令自举足,不虞颠仆患。既而去扶携,犹恐足未健。则复翼护之,不离其身畔。继之更有进,步步能稳践。翼护亦无须,独行颇利便。他日行千里,始基于焉奠”此段生动描绘幼儿学步过程。人们引导幼儿学步时,或扶肩或携腕,让幼儿自己抬脚,又担心其摔倒,之后即便不再扶持,仍怕其脚步不稳而在旁守护。随着幼儿进步,能稳步前行,无需守护可独立行走,为日后远行奠定基础。通过对学步细节描写,展现幼儿学步循序渐进的过程。“似此寻常事,为教尚可鉴。所贵乎教者,自力之锻炼。诱导与启发,讲义并示范。其道固多端,终的乃一贯。譬引儿学步,独行所切盼。独行将若何?诸般咸自办。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诗人由幼儿学步联想到教育,指出此平常之事对教育有借鉴意义。教育关键在于锻炼学习者自力,方式有诱导、启发、讲解、示范等,虽方法多样但目的一致,如同期望幼儿独立行走。学习者独立后,应能自行解决疑难、分辨是非、奋勇斗争、探索高深知识。此段点明诗歌主旨,阐述教育理念。“学者臻此境,固非于一旦。而在导之者,胸中存成算。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当其放手时,此才必精干。服务于人民,于国多贡献。扶翼获致是,宁非大欢忭?”,诗人强调学习者达到自力境界并非一蹴而就,教育者要有计划,逐步减少扶持,最终实现让学习者独立的愿望。当学习者能独立时,必成为精干人才,能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贡献。教育者看到此成果,会感到无比欣慰。此段进一步阐述教育过程及期望达成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近现代·叶圣陶《呼伦池二首》

下一篇:近现代·叶圣陶《采桑子·扎兰屯即景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