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èr
shí
èr
nián
yuán
dàn​

朝代:近现代作者:鲁迅浏览量:1
yún
fēng
gāo
xiù
jiāng
jūn
tíng
hán
cūn
miè
xià
mín
dào
jiè
hǎo
pái
shēng
yòu
xīn
chūn

译文

浓云封锁着高山,好似在庇护暗指反动势力,雷霆般的灾祸冲击着寒冬的春天,残害底层百姓。这般世道终究还是租界更好,那里在打牌的声响中,又迎来新的一年。

逐句剖析

"云封高岫护将军":浓云封锁着高山,好似在庇护暗指反动势力,

# 将军:指国民党蒋介石。年月,蒋介石在庐山设立剿共总部,亲任总司令,召开反共会议,动员五十万军队,进行第四次反革命围剿。,护:保护。,高岫:山峰、山峦。暗指江西庐山。,云封:云雾弥漫、笼罩的意思。

"霆击寒村灭下民":雷霆般的灾祸冲击着寒冬的春天,残害底层百姓。

# 下民:小民,老百姓。,寒村:贫穷的农村。,霆击:雷霆轰击。

"到底不如租界好":这般世道终究还是租界更好,

# 租界: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租借”给他们统治管辖的地区。这里指上海的各国租界。

"打牌声里又新春":那里在打牌的声响中,又迎来新的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二十二年元旦》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借描绘特定时代景象,表达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愤慨与对民众苦难的同情。运用对比、反讽等手法。前两句借自然景象隐喻,“云封高岫”护反动势力,“霆击寒春”虐百姓;后两句聚焦社会反差,租界内打牌贺新春,反衬外面民众苦难。作品以简洁有力的笔触,揭露国民党统治本质,是现代讽刺诗中针砭时弊、饱含批判精神的作品,体现鲁迅以诗为刃、剖析社会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青年时期受进化论影响,先学医后从文。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在小说的结构方式、叙述角度上,鲁迅都做了探索,还借鉴了诗歌、散文、音乐、美术以及戏剧的艺术经验,创造了“诗化小说”“散文体小说””,以至“戏剧体小说”等体式。鲁迅善于“杂取种种人”来塑造典型形象,而在语言风格上,追求表达的含蓄、节制、简约。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由鲁迅所写。“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东北,“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签丧权的上海停战协定,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内压制民众、官员贪腐弄权,上海租界内却依旧醉生梦死。鲁迅目睹民族危亡之际,反动统治的腐败与民众的苦难,愤而写下此诗,以揭露现实黑暗,抒发对国家、民众的深切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政治讽刺的七言绝句。描绘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景象,展现出反动势力受到庇护、民众遭受残害的情景,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强烈批判,以及对苦难民众的深切同情。

2. 写作手法

对偶:“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春灭下民”运用对偶。“云封高岫”与“霆击寒春”相对,前者勾勒出反动势力依托高山、受云雾庇护的场景,后者呈现出雷霆轰击寒春、残害百姓的画面;“护将军”和“灭下民”对仗,精准对比出反动势力的苟安与民众的悲惨遭遇。通过对偶,让诗句节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更有力地凸显社会的不公,把“将军”护己、残害百姓的罪恶,鲜明且强烈地呈现,强化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批判。反语:“到底不如租界好”运用反语。当时国民政府对日军不抵抗,却对百姓镇压,而租界里的特权阶层醉生梦死。鲁迅说“租界好”,并非真赞,是用反话讽刺。表面肯定租界,实则揭露这些人在国难时,躲进租界享乐、置国家民族于不顾的丑态,讽刺国民政府奴颜婢膝、甘当亡国奴还不以为耻的精神状态,借反语增强讽刺力度,让读者更深刻体会到反动统治的腐朽本质。

3. 分段赏析

首句“云封高岫护将军”中,“云封高岫”描绘出云雾缭绕、遮蔽高山的景象,“护将军”则点明这一自然场景的隐喻意义,暗示国民党反动势力(以“将军”为代表)依托类似庐山这样的“高岫”,营造相对安全的环境,以维护其统治地位,躲避外界对其腐朽本质的批判,开篇便以含蓄的方式揭露反动势力的苟安。次句“霆击寒春灭下民”中,“霆击”展现出雷霆般的暴力冲击,“寒春”点明时节与环境的凄寒,“灭下民”直言对百姓的残酷镇压。与首句相对,一边是反动势力受庇护,一边是民众在寒春中遭受灭顶之灾,通过强烈的反差,深刻展现社会的不公与黑暗,饱含鲁迅对民众苦难的痛心与对反动势力的愤慨。第三句“到底不如租界好”中,“到底”一词加重语气,表面看似肯定租界,实则开启反讽。在民族危亡、国内民众饱受苦难之际,租界成为反动势力与特权阶层逃避现实、醉生梦死的“天堂”,此句将批判矛头指向那些沉迷租界享乐、不顾国家民族死活的群体,为尾句的讽刺做铺垫。末句“打牌声里又新春”中,“打牌声里”描绘出租界内特权阶层悠闲享乐、消磨时光的场景,“又新春”则在时间更迭中,凸显这种醉生梦死状态的持续性。与外面民众的苦难形成鲜明对照,以反讽的方式,深刻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社会的荒诞与不公,以及统治阶层精神的麻木腐朽,让全诗的批判力度达到顶点。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篇幅精短,却饱含强烈批判与战斗精神,悲愤之意冲破文字,藏于字里行间,表意含蓄却力道千钧,启人深思。鲁迅的诗歌常融入杂文的犀利锋芒,他的杂文又暗含诗歌的凝练深刻,这类兼具政论与诗意的作品,构成其诗歌创作独特而重要的标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使诗中两幅画面形成鲜明对照,一是“霆击寒村灭下民”,一是“打牌声里又新春”,下民与权贵,两个阶级,两种境遇。亦庄亦谐,也是本诗的一大特色。首两句对仗很严,并且以一“护”一“灭”作比。前者讥讽、嘲笑,谓之谐;后者愤慨、同情,谓之庄。庄谐相融无间,极为自然。不但画面形象突出,而且作者的感情、神态也完全表露出来了。最后两句以全诗说,是戏作,写得随便,而又非常幽默,“出人意表”。可以说,这是鲁迅杂文风格诗歌化的代表作之一。

中国鲁迅研究会副秘书长郑心伶《鲁迅诗浅析》

# 诗的前半部,笔调郑重,在于揭露;后半部笔调诙谐,在于讽刺。前者愤怒,后者轻蔑。前两句是格律诗的写法,用词严谨,对仗亦工。后两句则比较自由,运用了口语。但全诗前后并无裂痕,处理得很和谐,读来自然顺畅。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紫晨《鲁迅诗解》

# 我们读着这些诗句,好像看着西方的魔鬼跳舞图,凄凉中掺杂着滑稽。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冯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近现代·王国维《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下一篇:近现代·郭沫若《反七步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