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lóng
yín
·
·
xīng
ān
dào
jiān

朝代:宋作者:李曾伯浏览量:1
西
fēng
jìn
yán
xiāo
lián
zhāo
gèng
zhí
tiān
sǔn
zhá
zhá
jīng
xíng
sān
zān
shù
shèng
jué
jiāng
shān
xíng
tiān
xià
chù
rèn
jīn
lái
wǎng
yíng
xīn
sòng
jiù
fēng
jǐng
zài
zhǐ
shuí
wèi
yīn
shān
jiāo
nián
dōng
gǎn
qīn
āi
āi
hóng
鸿
yàn
fān
dàng
xìng
féng
duō
shǔ
bài
biǎo
chū
shī
ān
nán
dìng
běi
zhōng
jiē
bìng
lǎo
néng
guī
zhào
jiāng
zhǔ

译文

西风完全驱散了炎热的暑气,连续几日又恰逢天空没有降雨。我乘坐着发出轧轧声响的竹轿,一路行进了三天,沿途是数不清的犹如碧玉簪般的青山。这里的江山美景真是绝妙之极,我走遍天下各地,没有一处能比得上这里。任凭古往今来,人们迎来送往,这里的风景依旧存在,始终未变。谁能想到那来自阴山的骄横敌虏。去年冬天,竟敢侵犯我国领土。可怜那些哀号的百姓,如同离群的鸿雁,遭到一番动荡离散,幸好还有些地方能有粮食可食。向朝廷上表请求出兵,安定南方、平定北方,难道就没有像古代忠勇武将那样的人吗。可叹我这个多病之人,已经衰老,无能为力,只能催促归船,让船停靠在江边水洲。

逐句剖析

"西风涤尽炎歊":西风完全驱散了炎热的暑气,

"连朝更值天无雨":连续几日又恰逢天空没有降雨。

"笋舆轧轧":我乘坐着发出轧轧声响的竹轿,

"经行三日":一路行进了三天,

"碧篸无数":沿途是数不清的犹如碧玉簪般的青山。

"胜绝江山":这里的江山美景真是绝妙之极,

"余行天下":我走遍天下各地,

"无如此处":没有一处能比得上这里。

"任今来昔往":任凭古往今来,

"迎新送旧":人们迎来送往,

"风景在、":这里的风景依旧存在,

"只如许":始终未变。

"谁谓阴山骄虏":谁能想到那来自阴山的骄横敌虏。

"去年冬、":去年冬天,

"敢侵吾土":竟敢侵犯我国领土。

"哀哀鸿雁":可怜那些哀号的百姓,如同离群的鸿雁,

"一番荡析":遭到一番动荡离散,

"幸逢多黍":幸好还有些地方能有粮食可食。

"拜表出师":向朝廷上表请求出兵,

"安南定北":安定南方、平定北方,

"岂无忠武":难道就没有像古代忠勇武将那样的人吗。

"嗟病夫、":可叹我这个多病之人,

"老矣无能":已经衰老,无能为力,

"促归棹":只能催促归船,

"舣江渚":让船停靠在江边水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龙吟·兴安道间》是宋代词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绘了兴安道上清爽天气下,词人乘坐笋舆经行三日所见的无数翠绿山峰,盛赞此地江山胜绝,感慨风景千古不变。下片则笔锋一转,谴责北方蒙古侵略者去年冬侵犯南宋领土,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虽幸有粮食救济。词人渴望朝廷能有忠臣武将如诸葛亮般出师平定战乱,可自己却年老无能,只能无奈促归船,停靠江边。词中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悲愤和无奈,以及对自己年华老去、无法再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哀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李曾伯(1198~1268),南宋文学家。字长孺,号可斋,怀州(今河南沁阳)人,侨居嘉兴(今属浙江)。宝祐中赐同进士出身,进观文殿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后为贾似道所嫉落职。李曾伯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词,虽多贺寿应酬之作,但风格豪壮,境界开阔,自称“愿学稼轩翁”,风貌似辛弃疾,但议论过多,不免流于粗豪。其文多为应世之作,集中多奏、疏等。著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8卷、《续稿后》12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西风涤尽炎歊,连朝更值天无雨”,点明了时节和天气,西风驱散了炎热的暑气,连续几天都没有下雨,为旅途营造了一个较为清爽的氛围。“笋舆轧轧,经行三日,碧篸无数”,词人乘坐着发出轧轧声响的竹轿,在兴安道上行走了多日,沿途看到了无数如碧簪般翠绿的山峰,生动地展现了旅途的漫长以及兴安一带山峦的翠绿与连绵。“胜绝江山,余行天下,无如此处”,词人直言走遍天下,都未曾见过像兴安这样的绝美江山,直接抒发了对此地景色的高度赞美之情。“任今来昔往,迎新送旧,风景在、只如许”,进一步强调这里的风景千古不变,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都保持着这般美丽,蕴含着词人对自然永恒的感慨。下片,“谁谓阴山骄虏。去年冬、敢侵吾土”,笔锋一转,指出北方的蒙古侵略者竟然在去年冬天胆敢侵犯南宋的领土,表达了对敌人的愤怒和谴责。“哀哀鸿雁,一番荡析,幸逢多黍”以“鸿雁”比喻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遭受了巨大的苦难,四处逃亡,而幸好还有一些地方能提供粮食救济,流露出词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拜表出师,安南定北,岂无忠武”,词人借用诸葛亮出师北伐的典故,感慨南宋难道就没有像诸葛亮那样的忠臣武将能够挺身而出,平定战乱,安定国家吗?表达了对朝廷能任用贤才、抗击外敌的强烈渴望。“嗟病夫、老矣无能,促归棹,舣江渚”,词人感叹自己已年老体弱,无力为国家效力,只能催促归船,让船停靠在江边,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悲愤与无奈,以及对自己年华老去、无法再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哀伤。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曾伯《满江红·庚申初度》

下一篇:宋·李曾伯《水龙吟·长沙后圃荷开之久,无人领略,赋此词,具一杯招管顺甫诸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