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玩事每欣逢":以往遇到游玩的事情,每次都满心欢喜地参与,
"老去相忘更客中":如今老了,那些游玩的兴致都已忘却,更何况还漂泊在异乡作客。
"天下山河清影在":天下山河那清澈的倒影依然还在,
"人间风雨此宵同":人间的风雨,在这个夜晚同样存在。
"孤鸾夜泣菱花暗":孤独的鸾鸟在夜里悲泣,菱花镜也显得昏暗无光,
"老兔秋悲桂子空":衰老的兔子在秋天悲伤,月中的桂子也空荡荡的。
"料得嫦娥念摇落":想来嫦娥也会怜惜这凋零萧瑟的景象,
# 摇落:一作落花。
"不教无酒对征篷":不会让漂泊的人对着征篷却没有酒喝。
南宋文学家
李曾伯(1198~1268),南宋文学家。字长孺,号可斋,怀州(今河南沁阳)人,侨居嘉兴(今属浙江)。宝祐中赐同进士出身,进观文殿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后为贾似道所嫉落职。李曾伯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词,虽多贺寿应酬之作,但风格豪壮,境界开阔,自称“愿学稼轩翁”,风貌似辛弃疾,但议论过多,不免流于粗豪。其文多为应世之作,集中多奏、疏等。著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8卷、《续稿后》12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即景抒情诗。描绘了中秋夜风雨交加的景象,以及“孤鸾夜泣菱花暗,老兔秋悲桂子空”等意象和诗人设想嫦娥因凋零之景愁绪满怀、以酒对远行船篷排遣忧思的情景;体现了诗歌的韵律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迁与人生遭际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天下山河清影在,人间风雨此宵同”,诗人将山河清影与人间风雨对照,彰显出自然的永恒与世事的无常之感。意象结合:“孤鸾夜泣菱花暗,老兔秋悲桂子空”一句在意象结合上颇具巧思。诗人将“孤鸾”与“菱花镜”相互结合形成互衬互显的艺术效果。“孤鸾夜泣”以孤独鸾鸟的夜啼,赋予物象以人的悲戚情态;“菱花暗”则以菱花镜的昏暗无光,将抽象的悲伤具象化为视觉上的黯淡,两者结合,既强化了孤鸾的孤寂处境,又让“菱花暗”成为情感的延伸——仿佛连器物都因鸾鸟的悲泣而失却光彩,由物及情,由情映物,共同构筑出凄清孤苦的氛围。
3. 分段赏析
“向来玩事每欣逢”“向来”点明过去的时间,“玩事”指游玩的事情,“每欣逢”表示每次都欣然参与。此句描绘了诗人过去积极乐观、享受游玩的生活状态,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为后文的今昔对比做铺垫。“老去相忘更客中”“老去”强调诗人年龄的增长,“相忘”表示对游玩兴致的忘却,“更客中”则突出漂泊在异乡的处境。此句通过今昔对比,突出了诗人如今老去且漂泊他乡的落寞和无奈,情感基调转为哀伤。“天下山河清影在,人间风雨此宵同”“天下山河清影在”描绘了天下山河那清澈的倒影依然存在,象征着自然景象的永恒和不变。“人间风雨此宵同”则指出人间的风雨在这个夜晚同样存在,暗示世事变迁但苦难依旧。此句通过自然与人事的对比,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哀伤和对世事的感慨。“孤鸾夜泣菱花暗,老兔秋悲桂子空”“孤鸾夜泣”描绘了孤独的鸾鸟在夜里悲泣的情景,“菱花暗”表示菱花镜也显得昏暗无光,营造出一种孤独、悲伤的氛围。“老兔秋悲”描绘了衰老的兔子在秋天悲伤的情景,“桂子空”表示月中的桂子也空荡荡的,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伤的氛围。此句通过神话意象,借孤鸾、老兔的悲伤,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伤。“料得嫦娥念摇落,不教无酒对征篷”“料得嫦娥念摇落”推测嫦娥也会怜惜飘落的花朵,赋予嫦娥以情感,增添了神话色彩。“不教无酒对征篷”则表达希望漂泊的人不会对着征篷却没有酒喝,体现出一种自我慰藉的情感。此句通过神话寄托,表达了诗人对漂泊者的同情和慰藉,希望能有一些美好的事物来缓解其孤独和哀伤。
上一篇:宋·李曾伯《次蒋志父韵》
下一篇:宋·李曾伯《题宣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