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顾坤维":上天眷顾西南大地,
# 坤维:地。
"烦紫气、":祥瑞的紫气、
"来从南斗":从南斗星方向降临人间。
"鞭才定":战事初定,
"匆匆塞上":您匆忙奔赴北疆边塞,
"咏薇吟柳":却仍不忘吟诗作赋寄情山水。
"少借日边霖雨望":百姓们像久旱盼甘霖一样期盼着您能带来朝廷的恩泽,
# 日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后喻京都附近或帝王左右。
"教知天下风云手":更期待您拥有掌控天下局势的雄才大略。
# 风云手:喻高才卓识的人。
"听吾民、":听百姓们都在说、
"争说近年无":近年来好像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好局面,
"前朝有":前朝可能有,但总不如现在。
"平安夜":这太平岁月里,夜晚宁静美好,
"舒长昼":白天也悠长安逸。
"笳鼓静":号角声停息,
# 笳鼓:此谓大功告成,凯歌归来。
"笙歌奏":笙歌处处闻。
"记西湖五月":记得西湖五月,
"藕花时候":荷花盛开的时节。
"待把雁门冠带了":待您完成镇守雁门关的使命,
"归来麟阁丹青旧":定能像汉代功臣般名留麒麟阁。
"放蜀山、万点入樽罍":愿将蜀地万重山色倾入酒杯,
"为君寿":为您献上最诚挚的祝寿之词。
南宋文学家
李曾伯(1198~1268),南宋文学家。字长孺,号可斋,怀州(今河南沁阳)人,侨居嘉兴(今属浙江)。宝祐中赐同进士出身,进观文殿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后为贾似道所嫉落职。李曾伯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词,虽多贺寿应酬之作,但风格豪壮,境界开阔,自称“愿学稼轩翁”,风貌似辛弃疾,但议论过多,不免流于粗豪。其文多为应世之作,集中多奏、疏等。著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8卷、《续稿后》12卷。
1. 分段赏析
首句“天顾坤维,烦紫气、来从南斗。”以天象起兴,“坤维”指蜀地疆域,“紫气”象征祥瑞之气,“南斗”对应星宿分野,暗含天命所归之意。动词“顾”“烦”赋予自然现象以人格化色彩,将蜀地受天眷顾的地理特质与福泽意象结合,为全词奠定庄重颂扬基调。“鞭才定,匆匆塞上,咏薇吟柳。”“鞭”字暗含军事行动的刚劲,“才定”与“匆匆”形成张力,既赞颂将领迅速平定边患的功绩,又以“咏薇吟柳暗示其文韬武略兼备。“少借日边霖雨望,教知天下风云手。”“日边霖雨”,喻指帝王恩泽与治国之才;“风云手”暗含经纶济世之能。此句以祈使句式表达对将领治国能力的期许,凸显其政治才干。“听吾民、争说近年无,前朝有。”“争说”二字以民众口碑形成强烈对比,通过否定性表述“近年无”与肯定性历史参照“前朝有”,采用反衬手法突出当下治世难得,暗含对时局隐忧与对将领守成能力的信任。“平安夜,舒长昼。笳鼓静,笙歌奏。”四组三字短句构成工整对仗,前两句以时间维度展现和平的延续,后两句以感官维度描绘军民同乐场景。声画结合强化盛世图景。“记西湖五月,藕花时候。”“西湖”借指临安皇城,“藕花”即荷花,既暗含对中原故都的追忆,又以“五月”盛景隐喻当下治世繁荣。“待把雁门冠带了,归来麟阁丹青旧。”“雁门”代指边关战事,“麟阁”用汉武帝建麒麟阁绘功臣像典故,通过假设句式,既表达对早日结束战事的期盼,又以“丹青旧”暗含功成身退、青史留名的传统价值观。“放蜀山、万点入樽罍,为君寿。”结句以奇崛想象收束,“蜀山万点”化实景为酒器中倒映的群峰,突破空间限制。动词“放”与量词“万点”形成壮阔意象,将祝寿主题升华为天地共庆的豪迈意境,完成从个人颂扬到家国情怀的升华。
上一篇:宋·李曾伯《题千山观》
下一篇:宋·李曾伯《庚子祈雨蒋山赠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