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倚阑干目送间":我在栏杆边徘徊,目光投向远方,
"山容如我亦苍颜":山的容貌就像我一样,也已是苍老的容颜。
"恍思戏马登吴会":恍惚间想起项羽在戏马台的豪迈,仿佛自己也能登上吴会的山峰,
"拟逐飞鸿度汉关":又想追随高飞的鸿雁越过汉地边关。
"草木与俱嗟岁月":草木和我一同感叹岁月流逝,
"古今无恙只江山":古往今来不曾改变的只有这片江山。
"天公幸自无风雨":天公幸好没有降下风雨,
"一笑黄花分也悭":可我却自嘲一笑:连赏这菊花的福分,竟也如此吝啬!
南宋文学家
李曾伯(1198~1268),南宋文学家。字长孺,号可斋,怀州(今河南沁阳)人,侨居嘉兴(今属浙江)。宝祐中赐同进士出身,进观文殿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后为贾似道所嫉落职。李曾伯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词,虽多贺寿应酬之作,但风格豪壮,境界开阔,自称“愿学稼轩翁”,风貌似辛弃疾,但议论过多,不免流于粗豪。其文多为应世之作,集中多奏、疏等。著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8卷、《续稿后》12卷。
1. 分段赏析
首联“徙倚阑干目送间,山容如我亦苍颜”,将诗人自身的形象与锦屏山融为一体。诗人独自倚靠栏杆,目光随着远方延伸,那山峦仿佛也和他一样,历经岁月,容颜苍老。这一画面,营造出一种孤寂、沧桑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深沉的基调。颔联“恍思戏马登吴会,拟逐飞鸿度汉关”,诗人思绪飘飞,联想到项羽在戏马台上的豪迈,幻想自己能像古人一样,在吴会之地建功立业,追逐飞鸿跨越汉关。这两句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壮志豪情,渴望在广阔天地中有所作为。颈联“草木与俱嗟岁月,古今无恙只江山”,笔锋一转,从豪情壮志回到现实。眼前的草木随着季节更替而荣枯,诗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流逝。而古今以来,唯有江山依旧不变,这种对比,更凸显出人生的短暂和历史的沧桑,让诗人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尾联“天公幸自无风雨,一笑黄花分也悭”,在重阳佳节,诗人庆幸没有风雨的阻挠,本可尽情欣赏黄花之美,却笑自己连分得这份赏花之乐都如此吝啬。这一句以幽默的笔触,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怅惘,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复杂深沉,余味悠长。
上一篇:宋·李曾伯《水调歌头·再赋》
下一篇:宋·李曾伯《和傅山父小园十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