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diào
tóu
·
·
bǐng
dēng
bái
tíng
zuò

朝代:宋作者:周紫芝浏览量:1
suì
wǎn
niàn
xíng
jiāng
kuò
miǎo
fēng
yān
liù
cháo
wén
zài
huí
shǒu
gèng
rán
jìn
wēi
lóu
jié
guān
àn
xiǎng
qióng
zhī
yuè
luó
chéng
lián
táo
shān
qián
xià
hán
tān
cháo
jìn
lěi
zhǎng
píng
chuān
chóu
tǐng
chù
yān
shù
yǎo
biān
wáng
xiè
táng
qián
shuāng
yàn
kōng
rào
mén
xiàng
xié
cǎo
lián
tiān
zhǐ
yǒu
tái
chéng
yuè
qiān
zhào
chán
juān

译文

岁末思念行旅生涯,江天辽阔风烟迷茫。六朝的文物在哪里,回首往事更觉凄楚。在高楼美景处凭栏良久,默默回想琼枝璧月般的美好,美人穿着罗袜迈着如莲花般的步履。桃叶山前的白鹭,默默飞下寒冷的沙滩。潮水寂寞,淹没孤立的堡垒,漫过平坦的原野。莫愁的小艇在何处,烟霭中的树木辽阔无边。王谢堂前的双燕,徒劳地绕着乌衣门巷,夕阳下芳草连接天边。只有台城的明月,千百年来照耀着美好的事物。

逐句剖析

"岁晚念行役":岁末思念行旅生涯,

"江阔渺风烟":江天辽阔风烟迷茫。

"六朝文物何在":六朝的文物在哪里,

"回首更凄然":回首往事更觉凄楚。

"倚尽危楼杰观":在高楼美景处凭栏良久,

"暗想琼枝璧月":默默回想琼枝璧月般的美好,

"罗袜步承莲":美人穿着罗袜迈着如莲花般的步履。

"桃叶山前鹭":桃叶山前的白鹭,

"无语下寒滩":默默飞下寒冷的沙滩。

"潮寂寞":潮水寂寞,

"浸孤垒":淹没孤立的堡垒,

"涨平川":漫过平坦的原野。

"莫愁艇子何处":莫愁的小艇在何处,

"烟树杳无边":烟霭中的树木辽阔无边。

"王谢堂前双燕":王谢堂前的双燕,

"空绕乌衣门巷":徒劳地绕着乌衣门巷,

"斜日草连天":夕阳下芳草连接天边。

"只有台城月":只有台城的明月,

"千古照婵娟":千百年来照耀着美好的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调歌头·丙午登白鹭亭作》是北宋末词人周紫芝创作的词作,收录于《竹坡词》。全词以岁末行旅为背景,上片借“六朝文物何在”起兴,凭栏追忆金陵旧迹,“琼枝璧月”等语勾勒往昔景象,又以“桃叶山前鹭”增添凄清;下片用“潮寂寞”等意象营造孤寂氛围,“王谢堂前双燕”与“乌衣门巷”形成今昔对比,末句“台城月”的长久映照反衬人世沧桑,融合风物与对历史的感慨,呈现出别样的意境。全词以景衬情,怀古中见苍凉,将个人羁旅之感与历史兴亡之叹相融合,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周紫芝(1082~1155?),宋代文学家。字少隐,自号竹坡居士,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绍兴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后退隐庐山。早年生活于社会下层,又目睹靖康战乱,饱尝流离之苦,因此有一部分反映民间疾苦与国家兴亡的纪实诗篇,但更多诗则是描写隐居闲适生活以及交游唱和。其诗在南宋初诗歌中较为独特。其词早年学习晏几道,清丽婉曲,后期自为一格。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词。介绍了作者岁末登白鹭亭的所见所感,描绘了江阔风烟、孤垒平川等景象及金陵往昔遗迹,体现了今昔变迁的感慨,营造了孤寂凄然的氛围,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怅惘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王谢堂前双燕,空绕乌衣门巷”,以王谢家族曾经的兴盛与如今门巷的萧条作对比,突出世事变迁、繁华不再的感慨,增强了苍凉的感情。反衬:以“只有台城月,千古照婵娟”中台城月的不变衬人世的变迁。台城月历经千古依旧照耀世间,而曾经的繁华旧迹、人事兴衰却早已改变,通过这种对比,凸显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怅惘,使情感表达更强烈。借景抒情:“江阔渺风烟”“潮寂寞,浸孤垒,涨平川”,通过描写江阔风烟、潮浸孤垒等凄清景象,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怀,情景交融。

3. 分段赏析

上片:​“岁晚念行役,江阔渺风烟”,点明时间是岁末,作者思念行旅生涯,眼前江天辽阔,风烟迷茫。“岁晚”带出萧瑟之感,“江阔渺风烟”的景象为全词奠定凄然基调,将行役的愁绪融入阔大的江景中。“六朝文物何在,回首更凄然”,作者发出对六朝文物踪迹难寻的疑问,回首往事更添凄楚。此句直抒胸臆,开启怀古思绪,“凄然”二字点明情感,引出对往昔的追忆。​“倚尽危楼杰观,暗想琼枝璧月,罗袜步承莲”,写作者在高楼凭栏良久,回想往昔琼枝璧月般的美好景象及美人的轻盈步履。通过想象勾勒往昔繁华,与当下的凄然形成对比,暗含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桃叶山前鹭,无语下寒滩”,桃叶山前的白鹭,默默飞下寒冷的沙滩。以白鹭的“无语”烘托环境的寂静与凄凉,借景抒情,加深了孤寂氛围,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无言感慨。​下片:​“潮寂寞,浸孤垒,涨平川”,潮水寂寞地上涨,淹没孤立的堡垒,漫过平川。“寂寞”赋予潮水人的情感,描写潮浸孤垒的景象,营造出孤寂辽阔的意境,暗含对历史遗迹荒凉的叹惋。​“莫愁艇子何处,烟树杳无边”,莫愁女的小艇不知在何处,烟霭中的树木辽阔无边。以莫愁艇子的不知所踪和烟树的无边,强化了怅惘之情,拓展了词的空间感,增添凄迷氛围。​“王谢堂前双燕,空绕乌衣门巷,斜日草连天”,王谢堂前的双燕,徒劳地绕着乌衣门巷飞翔,夕阳下芳草连天。燕子依旧,门巷已非,“空绕”写出繁华不再的无奈,“斜日草连天”的景象加深了荒凉感,凸显今昔对比。​“只有台城月,千古照婵娟”,唯有台城的明月,千百年来照耀着美好的事物。台城月的亘古不变与人事的变迁形成对比,既写月色依旧,又暗含对历史沧桑的无尽感慨,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紫芝《永遇乐·五日》

下一篇:宋·周紫芝《生查子·轻云浅护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