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ì​​
jiǎn
méi
·
·
sòng
yáng
shī
chún
guān

朝代:宋作者:周紫芝浏览量:1
xiàn
jiāng
shān
xiàn
chóu
liǎng
àn
xié
yáng
rén
shàng
piān
zhōu
lán
gān
chuī
làng
duō
shí
jiǔ
zài
zūn
qíng
mǎn
cāng
zhōu
zǎo
shì
shuāng
huā
liǎng
bìn
qiū
sòng
fēi
hóng
鸿
gèng
nán
liú
wèn
jūn
chǐ
shí
lái
dào
cháng
jiāng
jiě
西
liú

译文

那无尽的山河啊,承载着无尽的哀愁。夕阳的余晖洒在江的两岸,有人登上了一叶扁舟。栏杆外江水涌起波浪,不过片刻时光,酒杯里还留着离别的酒,满腔情思浸透江边。早已经是两鬓斑白如秋霜了。眼望着鸿雁远去,又如何能挽留。问你什么时候能寄书信过来,不要说长江水,不会向西流淌。

逐句剖析

"无限江山无限愁":那无尽的山河啊,承载着无尽的哀愁。

"两岸斜阳":夕阳的余晖洒在江的两岸,

"人上扁舟":有人登上了一叶扁舟。

"阑干吹浪不多时":栏杆外江水涌起波浪,不过片刻时光,

"酒在离尊":酒杯里还留着离别的酒,

"情满沧洲":满腔情思浸透江边。

"早是霜华两鬓秋":早已经是两鬓斑白如秋霜了。

"目送飞鸿":眼望着鸿雁远去,

"那更难留":又如何能挽留。

"问君尺素几时来":问你什么时候能寄书信过来,

"莫道长江":不要说长江水,

"不解西流":不会向西流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一剪梅·送杨师醇赴官》是南宋词人周紫芝创作的送别词。此词上片以景寓情,通过“两岸斜阳,人上扁舟”的离别场景与“阑干吹浪不多时”的短暂欢聚,渲染出时光易逝、聚散无常的怅惘;下片直抒胸臆,“早是霜华两鬓秋”写年华老去之悲,“问君尺素几时来”则寄托对离人的深切挂念,末句“莫道长江,不解西流”更以反诘收束,暗含对命运难违的无奈。全词语言凝练,情景交融,通过落日、扁舟、霜鬓等意象,将送别之愁与人生感怀交织,既有婉约词的细腻深情,又隐含对世事无常的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周紫芝(1082~1155?),宋代文学家。字少隐,自号竹坡居士,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绍兴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后退隐庐山。早年生活于社会下层,又目睹靖康战乱,饱尝流离之苦,因此有一部分反映民间疾苦与国家兴亡的纪实诗篇,但更多诗则是描写隐居闲适生活以及交游唱和。其诗在南宋初诗歌中较为独特。其词早年学习晏几道,清丽婉曲,后期自为一格。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从“无限江山无限愁”起笔,叠用“无限”二字,将江山的辽阔与愁绪的无边直接勾连,开篇便奠定浓重的抒情基调。“两岸斜阳,人上扁舟”以简笔勾勒画面:夕阳映照江岸,扁舟载着离人缓缓出发,景中含情,斜阳的暖色调反衬离别的清冷。“阑干吹浪不多时”转而写近景,栏杆边浪涛轻拍,时光短暂,暗合“不多时”的离情——相聚的时光本就如浪花般易逝。“酒在离尊,情满沧洲”则将情感聚焦:离别的酒杯里盛着酒,而离别的愁绪早已漫溢到辽阔的水边之地,酒与情相互映衬,更显愁思的深沉。下片由景入情,直写岁月催老之痛:“早是霜华两鬓秋”,“早是”二字道尽时光不待的无奈,两鬓如霜的秋意,比秋景更寒。“目送飞鸿,那更难留”以“目送飞鸿”的动态细节,暗喻离人渐远的背影,飞鸿可追,人却难留,更添失落。“问君尺素几时来”一句转为期盼,书信是古人传递思念的载体,一句追问,将对重逢的渴望与当下的孤独全盘托出。末句“莫道长江,不解西流”以长江水本向东流却偏说“不解西流”作结,看似无理,实则以水的“不懂”反衬人心执念——正如江水难逆,思念与期盼亦如流水,无法阻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紫芝《定风波令》

下一篇:宋·周紫芝《鹧鸪天·年歌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