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àn
·
·
shēn
hóng
shù
diǎn
chuī
huā

朝代:宋作者:王炎浏览量:1
shēn
hóng
shù
diǎn
chuī
huā
yòu
yàn
fēi
lái
yuǎn
shuǐ
píng
chūn
nián
nián
cháng
shì
qīng
míng
shí
hòu
qiǎn
rén
qiáo
cuì
zhú
shān
cūn
zhèng
liáo
luò
qíng
měng
xǐng
cóng
qián
duō
shǎo
shì
绿
yáng
shàng
lóu
tái
huà
jǐng
jīn
chǔ

译文

深红的花瓣被风卷起,飘飞如柳絮般零乱,又有燕子掠过、呢喃着在檐角低语。远处水畔平野上的草色渐老,暮春的气息漫山遍野。年年此时,总在清明时节,偏教人这般形容消瘦、心神凄楚。竹鸡的啼鸣停歇,山村里的雨丝也悄然收住。四下里一片空寂、我心头漫上无端的愁绪。猛然间回想起从前的许多往事。那绿杨拂岸的堤坝,那雕梁画栋的楼台,如今又在何方。

逐句剖析

"深红数点吹花絮":深红的花瓣被风卷起,飘飞如柳絮般零乱,

"又燕子、":又有燕子掠过、

"飞来语":呢喃着在檐角低语。

"远水平芜春欲暮":远处水畔平野上的草色渐老,暮春的气息漫山遍野。

# 平芜:平旷的草地。

"年年长是":年年此时,

"清明时候":总在清明时节,

"故遣人憔悴":偏教人这般形容消瘦、心神凄楚。

# 遣:让。,故:特意。

"竹鸡啼罢山村雨":竹鸡的啼鸣停歇,山村里的雨丝也悄然收住。

# 竹鸡:鸟名,好啼,喜居竹林。

"正寥落、":四下里一片空寂、

# 寥落:寂寞。

"无情绪":我心头漫上无端的愁绪。

"猛省从前多少事":猛然间回想起从前的许多往事。

# 猛省:猛然反思。

"绿杨堤上":那绿杨拂岸的堤坝,

"楼台如画":那雕梁画栋的楼台,

"此景今何处":如今又在何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青玉案·深红数点吹花絮》是南宋词人王炎所作的一首词,以暮春之景为引,串起时光流逝的怅惘与往事成空的感怀,语言清婉而意蕴深沉,在南宋小令中别具一份疏淡的哀婉之美。上片写暮春之景,不事雕琢,仅用“深红数点”“燕子语”“平芜春暮”等日常意象,便勾出春暮的萧索;下片写山村雨景与往事追忆,以“竹鸡啼”“无情绪”“绿杨堤”等素朴场景,传递出时光流逝的怅惘。全词无生僻典故,无浓艳辞藻,却因“故遣人憔悴”的幽咽、“此景今何处”的诘问,将个体生命的敏感与时光的残酷写得动人心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王炎(1138~1218),南宋词人。字晦叔,号双溪,祖籍婺源(今属江西)。乾道进士,历任太学博士、秘书郎,知饶州、湖州时不畏豪强,于民多有惠政。其诗文博雅精深,议论醇正。他作词主张以婉转曲折为善。主要作品赋有《水西风光赋》《竹赋》等,诗有《南斋中秋小酌》《田间闲步》等,词有《蝶恋花·崇阳县圃夜饮》《点绛唇·崇阳野次》等。其一生著述丰富,有词集《双溪诗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暮春之景,写尽时光催老的无奈​​。起句“深红数点吹花絮”,以“深红”“花絮”二意象切入,先绘暮春残景:繁花已近凋零,仅余几点残红被风卷起,飘作纷飞的柳絮。这一画面看似轻盈,却暗含“盛景难留”的悲意——花的“深红”越是鲜明,越衬得“吹落”的结局凄凉。紧接着“又燕子、飞来语”,燕子呢喃的生机与花絮飘零的衰颓形成微妙对照:燕子年年归,春景岁岁老,自然的循环更显人事的无常。“远水平芜春欲暮”一句,将视角拉远:平野上的草色渐老,春水漫涨,暮春的气息愈发浓烈。“年年长是,清明时候,故遣人憔悴”三句直抒胸臆——清明本是追思时节,而年年的此时,春景的凋零总如一把钝刀,慢慢磨蚀人心。“故遣”二字极妙,似怨春有意相催,将“春暮”与“憔悴”的因果关系人格化,读来更添幽咽之味。上片以“深红”“花絮”“燕子”“平芜”等暮春典型意象铺陈,从视觉(花色)、听觉(燕语)、触觉(春暮的湿润)多维度渲染“春欲去”的氛围,最终落于“憔悴”二字,将时光流逝的无奈与个体生命的敏感交织,为下片的回忆埋下沉郁的底色。​​下片:雨落山村,触发往事成空的怅恨​​。换头“竹鸡啼罢山村雨”,以声衬静:竹鸡的啼鸣穿透雨幕,山村在雨后更显空寂。“正寥落、无情绪”五字,既是环境的寂寥,亦是心境的寥落——雨打山村,鸡声渐歇,主人公的愁绪如湿冷的空气般漫溢,无处排遣。“猛省从前多少事”一句陡转,由眼前的萧瑟触发对往事的追忆。“猛省”二字极有力度,似被某种场景击中,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紧接着“绿杨堤上,楼台如画,此景今何处”,以三组画面收束:曾经绿杨拂岸的堤坝,雕梁画栋的楼台,如今安在?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芜形成强烈对比,“此景今何处”的诘问,将回忆的温暖与现实的苍凉撞得粉碎,余韵悠长。下片由景及情,以“竹鸡啼雨”的空寂引出“猛省往事”的转折,再以“今昔对照”收束,情感层层递进。昔日的“绿杨楼台”越鲜明,今日的“无处寻”越沉重,个中既有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亦有对人生无常的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炎《题徐参议画轴三首(其三·岁寒三友)》

下一篇:宋·王炎《喜雨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