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shǐ
使
yǒu
shī
chú
shuāng
yùn

朝代:宋作者:王炎浏览量:1
zhōu
liǔ
àn
zài
qīng
zūn
zhāo
huā
biān
shǎng
chūn
xiào
kàn
huā
rén
lǎo
bái
tóu
céng
shì
shào
nián
rén

译文

将小船停靠在柳树岸边,载着清酒,邀请我到花丛旁一同欣赏春色。不要嘲笑看花的人已经年老,满头白发的他们也曾是少年。

逐句剖析

"舣舟柳岸载清尊":将小船停靠在柳树岸边,载着清酒,

"招我花边一赏春":邀请我到花丛旁一同欣赏春色。

"莫笑看花人已老":不要嘲笑看花的人已经年老,

"白头曾是少年人":满头白发的他们也曾是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将使有诗许移厨双溪次其韵》是宋代诗人王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描绘春日泛舟、载酒赏花的闲适场景,展现文人雅趣;后两句以“莫笑看花人已老”自嘲衰老,又以“白头曾是少年人”点明生命轮回的哲理,表达对时光流逝的豁达态度。全诗语言平实自然,在轻松明快的基调中融入理性思考,既体现了宋代诗歌“以理节情”的审美倾向,又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从容与智慧,具有朴素而隽永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王炎(1138~1218),南宋词人。字晦叔,号双溪,祖籍婺源(今属江西)。乾道进士,历任太学博士、秘书郎,知饶州、湖州时不畏豪强,于民多有惠政。其诗文博雅精深,议论醇正。他作词主张以婉转曲折为善。主要作品赋有《水西风光赋》《竹赋》等,诗有《南斋中秋小酌》《田间闲步》等,词有《蝶恋花·崇阳县圃夜饮》《点绛唇·崇阳野次》等。其一生著述丰富,有词集《双溪诗余》。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诗创作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是王炎晚年退隐故乡婺源时所作。诗中描绘的双溪风光,正是当地著名的双溪河景致;第二首写到的“浯台”,实为当时文人墨客聚会吟咏的胜地;而第三首出现的“松筠”意象,与其《双溪种花》等诗作中的自然描写遥相呼应,展现了诗人一贯的审美旨趣。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舣舟柳岸载清尊”一句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春日泛舟的场景。“舣舟”点明停船靠岸的动作,“柳岸”暗示柔美春景,“载清尊”则带出文人雅集的闲适氛围。诗人并未直接描写饮酒,而是通过“载”字暗示酒具已备,为后文“赏春”埋下伏笔,语言含蓄而富有生活气息。“招我花边一赏春”承接前句,以“招我”二字将画面从静态转向动态,展现友人相邀的亲切感。“花边”以局部代整体,省略繁复的春景描写,仅用花丛一角便唤起读者对烂漫春光的想象;“赏春”二字则点明主题,暗含对自然与友情的珍视。“莫笑看花人已老”陡然转折,以“莫笑”的自嘲口吻直面衰老。“看花人”与上文“赏春”呼应,形成“赏春者终将老去”的对比,但“莫笑”的劝诫语气冲淡了悲凉,反而透出一种幽默与坦然,体现了宋人理性看待生命流逝的达观态度。“白头曾是少年人”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白头”与“少年”的强烈对比,既承认时光无情,又以“曾是”二字将衰老重新纳入生命常态,消解了“老去”的沉重感。此句未作议论,却在平淡陈述中揭示永恒哲理:青春与衰老本是同一生命的不同阶段,豁达之心足以超越年岁界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炎《食楞梅》

下一篇:宋·王炎《劝农道场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