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色高人之洁":如玉石般的色泽是高人的高洁,
# 玉色:谓晶莹、纯沽。此喻梅花。
"虬髭烈士之刚":卷曲的胡须(松树形态)是烈士的刚正。
# 虬髭:喻松树。虬:传说中的龙类动物。此喻松树。髭:动物口边的硬毛。喻松针。
"可与此群鼎立":能够与这一群(岁寒三友)共同鼎立,
# 鼎立:指梅、松、竹并峙,鼎足而立。
"偃然傲睨冰霜":从容傲然地斜视着冰霜。
# 傲睨:轻慢、轻蔑。,偃然:仰视,有不屑之意。
南宋词人
王炎(1138~1218),南宋词人。字晦叔,号双溪,祖籍婺源(今属江西)。乾道进士,历任太学博士、秘书郎,知饶州、湖州时不畏豪强,于民多有惠政。其诗文博雅精深,议论醇正。他作词主张以婉转曲折为善。主要作品赋有《水西风光赋》《竹赋》等,诗有《南斋中秋小酌》《田间闲步》等,词有《蝶恋花·崇阳县圃夜饮》《点绛唇·崇阳野次》等。其一生著述丰富,有词集《双溪诗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六言诗,也是一首题画诗。描绘并赞美了画中岁寒三友的形象与品质,以“玉色”体现竹子如高人般的高洁,“虬髭”展现松树似烈士般的刚正,表明它们可鼎立于世,傲然面对冰霜,表达了对岁寒三友不畏严寒、坚守品质的赞美之情。
2. 分段赏析
“玉色高人之洁,虬髭烈士之刚。”开篇分别用玉色和虬髭来描绘松和竹,“玉色”象征着纯洁、高尚,体现出松的高洁品格;“虬髭”给人一种刚劲、有力的感觉,象征着烈士的刚强,突出了竹的特质,通过对松、竹形象的刻画,展现出它们所代表的美好品格。“可与此群鼎立,偃然傲睨冰霜。”此句将梅引入,指出梅能与松、竹一同鼎足而立,“偃然傲睨冰霜”生动地描绘出梅傲然面对冰霜的姿态,突出了梅的傲然品格,进一步强调了岁寒三友整体所代表的坚韧、高洁的精神,表达了对画作的赞美和对具有这些品格之人的敬仰。
上一篇:宋·王炎《两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