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产药川源处":要知晓炼制丹药的源头所在,
"只在西南是本乡":它只在身体的西南方位。
"铅遇癸生须急采":铅遇到癸水时必须立即采集,
"金逢望远不堪尝":而金属若等到其衰败则不宜再用。
"送归土釜牢封闭":将采集的药物送回下丹田严密封闭保存,
# 闭:注疏本作固。
"次入流珠厮配当":接着加入流动的精华使其配合交融。
"药重一斤须二八":药物总量需达一斤,其中需按二八比例调配,
"调停火候托阴阳":调和火候需依赖阴阳之气的平衡。
北宋道士,道教全真派“南五祖”之一
张伯端(984?~1082),北宋道士。字平叔,号紫阳,后改名用成,人称“悟真先生”,又尊为“紫阳真人”,祖籍天台(今属浙江)。少中进士。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他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自称在成都遇异人(一说刘海蟾),授以金液还丹诀。著有《悟真篇》,论述内丹修炼和道教、禅宗、儒教“三教一理”思想。
1. 分段赏析
首联“要知产药川源处,只在西南是本乡”,开篇点明“产药”的源头。“川源”比喻丹药的生成路径,“西南”在传统方位中对应坤卦,象征人体下丹田,强调修炼需从生命本源处入手,呼应“返本还源”的丹道思想。颔联“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聚焦修炼时机的把握。“铅”指肾水中先天之精,“癸”为天干第十位,对应北方水,此处代指肾水萌动的时机,当这种能量开始生发时,必须迅速采集,否则会消散流失;“金”或指肺金所藏的先天之炁,“望远”则喻指拖延或错过最佳时机,此时先天之炁已变质。两句以“急”与“不堪”对比,强调修炼需精准捕捉自然的规律。颈联“送归土釜牢封闭,次入流珠厮配当”,描述炼制过程的具体操作。“土釜”比喻人体中央脾胃所在的“丹炉”,“牢封闭”强调需将采集的“铅”“金”稳妥封存于丹炉;“流珠”或指液态的元神,“次入”指下一步操作,“厮配当”即相互配合。两句体现修炼步骤的严谨性,如同炼丹需按工序处理材料。尾联“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总结丹药的标准与火候调节。“一斤”是传统丹道的常用剂量单位,“二八”即十六两,暗合阴阳各半之意;“火候”指修炼时的温度、呼吸等调控,“托阴阳”强调需借助体内阴阳二气的平衡来维持。两句指出丹药需符合“阴阳平衡”的标准,而能否成功取决于对火候的精准把控。
上一篇:宋·张伯端《西江月·十二之一》
下一篇:宋·张伯端《绝句六十四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