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
yùn
shí
liù
shǒu
liù

朝代:宋作者:张伯端浏览量:1
rén
rén
jìn
yǒu
cháng
shēng
yào
shì
wǎng
bǎi
pāo
gān
jiàng
shí
tiān
huáng
shēng
chù
kǎn
jiāo
jǐng
yīng
wèi
lóng
yǎn
zhēng
zhī
yǒu
fèng
cháo
dān
shú
rán
jīn
mǎn
xún
cǎo
xué
shāo
máo

译文

每个人本来都拥有可以长生不老的药物,只是因为愚昧糊涂而白白地舍弃了。当甘露降临的时候,天地就会相互交融,当黄芽生长的时候,坎卦和离卦所代表的阴阳就会相互交合。井底之蛙应该会认为世上没有龙的洞穴,篱笆间见识短浅的鸟儿又怎会知道有凤凰的巢穴呢。当丹药炼成之后自然会有满屋的财富,又何必去寻找草药学习烧茅炼丹的方法呢。

逐句剖析

"人人尽有长生药":每个人本来都拥有可以长生不老的药物,

"自是愚迷枉摆抛":只是因为愚昧糊涂而白白地舍弃了。

# 愚迷枉摆:注疏本作迷涂枉弃。

"甘露降时天地合":当甘露降临的时候,天地就会相互交融,

"黄芽生处坎离交":当黄芽生长的时候,坎卦和离卦所代表的阴阳就会相互交合。

"井蛙应谓无龙窟":井底之蛙应该会认为世上没有龙的洞穴,

"篱鶠争知有凤巢":篱笆间见识短浅的鸟儿又怎会知道有凤凰的巢穴呢。

"丹熟自然金满屋":当丹药炼成之后自然会有满屋的财富,

"何须寻草学烧茅":又何必去寻找草药学习烧茅炼丹的方法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七言四韵十六首(其六)》是宋代张伯端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开篇说人人都有长生药,只是愚迷之人白白抛弃;接着用“甘露降”“黄芽生”等意象,暗喻特定的境界与变化;又以井蛙不知龙窟、篱鶠不识凤巢作比,嘲讽见识短浅;最后说丹药炼成自然富贵,不必寻草烧茅瞎忙活。全诗语言通俗,多用比喻,围绕“长生”“炼丹”展开,虽涉道家思想,却以形象的表达传递对认知与修行的看法,引人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道士,道教全真派“南五祖”之一

张伯端(984?~1082),北宋道士。字平叔,号紫阳,后改名用成,人称“悟真先生”,又尊为“紫阳真人”,祖籍天台(今属浙江)。少中进士。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他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自称在成都遇异人(一说刘海蟾),授以金液还丹诀。著有《悟真篇》,论述内丹修炼和道教、禅宗、儒教“三教一理”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人人尽有长生药,自是愚迷枉摆抛”:直接点明主题,指出每个人其实都拥有可以长生的药物,然而因为自身的愚昧和迷惑,白白地将其抛弃,表达出对世人无知的惋惜之情。颔联“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运用象征手法,描述道家炼丹过程中重要的阶段和状态。甘露降下象征着某种关键契机,天地合、坎离交表示阴阳融合,寓意着炼丹即将成功,阐述了道家炼丹实现长生的理念。颈联“井蛙应谓无龙窟,篱鶠争知有凤巢”:通过比喻,以井蛙无法想象龙窟的存在,篱鶠难以知晓凤巢的所在,生动地讽刺了那些不了解道家高深理念的人,强调了世人对道家求长生之道的无知。尾联“丹熟自然金满屋,何须寻草学烧茅”:进一步说明只要按照道家的方法炼丹成功,自然会拥有富足的生活,无需再去寻求诸如寻草烧茅之类的其他方法,再次强调道家炼丹求长生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伯端《绝句六十四首其一》

下一篇:宋·张伯端《绝句六十四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