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
yùn
shí
liù
shǒu
shí
èr

朝代:宋作者:张伯端浏览量:1
cǎo
yīn
yáng
liǎng
ruò
hái
quē
fāng
fēi
chū
kāi
绿
yáng
xiān
chàng
hóng
huā
yīn
hòu
suí
cháng
dào
zhǐ
wéi
yòng
zhēn
yuán
fǎn
yǒu
shuí
zhī
bào
yán
xué
dào
zhū
jūn
shí
yīn
yáng
qiáng
chī

译文

草木的阴阳属性也是均衡的,如果缺少一方就不会芬芳茂盛。最初长出的绿叶是阳气先主导生长,随后绽放的红花是阴气随之配合。寻常所说的不过是这些日常可见的现象,而阴阳往复循环的真正本源又有谁能知晓。告诉各位学道的君子,不懂得阴阳之道就不要随意妄为。

逐句剖析

"草木阴阳亦两齐":草木的阴阳属性也是均衡的,

# 齐:齐备。

"若还缺一不芳菲":如果缺少一方就不会芬芳茂盛。

"初开绿叶阳先唱":最初长出的绿叶是阳气先主导生长,

# 初开绿叶阳先唱:绿叶属阴,刚绽开时需阳气的倡先作用。先唱,先行发生、发动。绿:一作缘。

"次发红花阴后随":随后绽放的红花是阴气随之配合。

# 次发红花阴后随:红花属阳,开花后结果,果实为阴,故称阴随阳后。

"常道只斯为日用":寻常所说的不过是这些日常可见的现象,

# 只:注疏本作即。,常道:日常的生活现象及规律。

"真源返覆有谁知":而阴阳往复循环的真正本源又有谁能知晓。

# 真源返覆:即返本归源,还精补脑。真源,取阴中之阳补阳中之阴,即坎阳填离阴,将离变为纯阳。覆:注疏本作此。

"报言学道诸君子":告诉各位学道的君子,

"不识阴阳莫强嗤":不懂得阴阳之道就不要随意妄为。

# 强嗤:注疏本作乱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七言四韵十六首(其十二)》为宋代紫阳真人张伯端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围绕内丹修炼展开,深入阐述了阴阳调和这一核心思想。诗中指出,草木的生长繁茂依赖阴阳的平衡,若缺失一方便无法芳菲。内炼过程亦是如此,从初始阶段绿叶初开阳先显,到后续红花绽放阴相随,都遵循着阴阳的规律。这种阴阳变化不仅是日常所见的自然常道,更是内丹修炼的真源所在。然而,真源的反复变化鲜为人知。诗人借此告诫学道之人,若不识阴阳之理,切莫盲目修炼、妄加非议,否则不仅难以成功,还可能对自身造成损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道士,道教全真派“南五祖”之一

张伯端(984?~1082),北宋道士。字平叔,号紫阳,后改名用成,人称“悟真先生”,又尊为“紫阳真人”,祖籍天台(今属浙江)。少中进士。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他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自称在成都遇异人(一说刘海蟾),授以金液还丹诀。著有《悟真篇》,论述内丹修炼和道教、禅宗、儒教“三教一理”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诗人以草木的生长为切入点,生动形象地指出阴阳平衡对于万物的重要性。草木的繁茂离不开阴阳二气的和谐交融,若缺失一方,便无法呈现出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精准概括,更是为后文阐述内丹修炼的阴阳之道埋下伏笔。“初开绿叶阳先唱,次发红花阴后随”,进一步以草木生长的具体过程,细致描绘阴阳的先后顺序与相互作用。绿叶初绽,是阳气率先萌动、彰显生机;红花继发,则是阴气随之而来、相互映衬。这一过程宛如一场精妙的阴阳之舞,有序而和谐,暗示着内丹修炼中阴阳的循序渐进、相辅相成。“常道只斯为日用,真源返覆有谁知”,诗人笔锋一转,由自然现象引入对内丹修炼真谛的思考。阴阳变化的常道虽在日常中随处可见,但内丹修炼中阴阳反复、真源难觅的奥秘,却鲜有人知。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升华,引发读者对内丹修炼的深入探寻。“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强嗤”,诗人以诚恳的语气告诫学道之人,若不识阴阳之理,切莫盲目修炼、妄加非议。这不仅是对学道者的警示,更体现了诗人对内丹修炼的严谨态度和对真理的敬畏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伯端《西江月·十二之十》

下一篇:宋·张伯端《七言四韵十六首(其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