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jiāng
yuè
·
·
shí
èr
zhī
jiǔ

朝代:宋作者:张伯端浏览量:1
dōng​​
​​zhì​​
​​yì​​
​​yáng​​
​​lái​​
​​fù​
sān
xún
zēng
yáng
yáo
yuè
zhōng
guà
chén
cháo
wàng
qián
zhōng
gòu
zhào
yòu
bié
wèi
hán
shǔ
yáng
shēng
zhōng
xiāo
shí
gòu
xiàng
​​yì​​
yīn
zhāo
liàn
yào
zhī
hūn
xiǎo

译文

冬至时初生的一缕阳气开始回归,每三十日增添一道阳爻。月圆时“复卦”如晨潮回溯。月望后乾卦终结,“姤卦”征兆显现。太阳运行划分寒暑季节,阳气于午夜重生。午时姤卦显象,一缕阴气初临。炼制丹药必须通晓昼夜更替。

逐句剖析

"冬至一阳来复":冬至时初生的一缕阳气开始回归,

"三旬增一阳爻":每三十日增添一道阳爻。

"月中复卦溯晨潮":月圆时“复卦”如晨潮回溯。

"望罢乾终姤兆":月望后乾卦终结,“姤卦”征兆显现。

"日又别为寒暑":太阳运行划分寒暑季节,

"阳生复起中宵":阳气于午夜重生。

"午时姤象一阴朝":午时姤卦显象,一缕阴气初临。

"炼药须知昏晓":炼制丹药必须通晓昼夜更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江月·十二之九》是宋代张伯端(号紫阳真人)创作的一首词。作品以冬至为背景,融入道教内丹修炼思想,借《周易》卦象阐释阴阳消长与自然循环规律,将节气运行与内丹炼养相结合,强调修炼需顺应天时。其运用卦象意象与词句相呼应的手法,形成玄理与意象交织的特征。全词围绕“一阳来复”展开,通过“复卦”“姤兆”等勾勒阴阳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道士,道教全真派“南五祖”之一

张伯端(984?~1082),北宋道士。字平叔,号紫阳,后改名用成,人称“悟真先生”,又尊为“紫阳真人”,祖籍天台(今属浙江)。少中进士。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他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自称在成都遇异人(一说刘海蟾),授以金液还丹诀。著有《悟真篇》,论述内丹修炼和道教、禅宗、儒教“三教一理”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关联冬至节气与道教内丹修炼的词。作品展现了以冬至“一阳来复”为核心的内容,通过借助《周易》中的“复卦”“姤兆”等卦象,描绘了阴阳消长的变化过程与自然循环、节气运行的规律,阐释了冬至“阳生”特点及修炼需顺应天时的观点,营造出玄理与自然意象相互交织的独特意境,体现了道教内丹修炼思想与传统自然规律认知的深度结合。

2. 分段赏析

上片“冬至一阳来服,三旬增一阳爻”,从冬至阳气刚开始产生写起,顺着自然的时间顺序,一个月对应一阳爻的增长,把自然节气和易学里的爻象结合起来,为后面讲内丹修炼打下基础。“月中复卦溯晨潮。望罢乾终姤兆”,进一步把月相变化和卦象变化联系起来。农历十五时,潮水涨落像复卦的样子;月亮圆了之后,卦象从乾卦慢慢变成姤卦,用自然现象来对应易学符号,暗示内丹修炼会随着时间、自然规律变化,把抽象的修炼道理和能直接看到的自然景象连在一起。下片“日又别为寒暑,阳生复起中宵”,着重写一天里的阴阳变化。白天有冷有热,阳气在半夜又会产生,就像自然时间的循环,也暗指内丹修炼中阳气的反复生息,能看出对自然细微规律的准确把握。“午时姤象一阴朝。炼药须知昏晓”,说明在中午时,姤卦的样子出现,一丝阴气开始产生,强调内丹修炼要像遵循自然的白天黑夜、阴阳规律一样,把握好时机和节奏,“炼药”在这里指内丹修炼,突出了按照自然规律来修炼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伯端《西江月·十二之三》

下一篇:宋·张伯端《西江月·十二之十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