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法真中妙更真":这种炼丹的方法真实中又有着更为奇妙之处,
"都缘我独异于人":都因为我独自与他人不同。
"自知颠倒由离坎":自己知道阴阳的颠倒变化源自离和坎,
"谁识浮沉定主宾":可又有谁能识得沉浮之间确定主宾的道理。
"金鼎欲留朱里汞":想要在金鼎之中留住红色的汞,
"玉池先下水中银":就要先在玉池里投入水中的银。
"神功运火非终夕":神奇的功夫运火并非一个晚上就能完成,
# 夕:注疏本作旦。
"现出深潭日一轮":最后会显现出如同深潭中升起的一轮太阳。
北宋道士,道教全真派“南五祖”之一
张伯端(984?~1082),北宋道士。字平叔,号紫阳,后改名用成,人称“悟真先生”,又尊为“紫阳真人”,祖籍天台(今属浙江)。少中进士。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他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自称在成都遇异人(一说刘海蟾),授以金液还丹诀。著有《悟真篇》,论述内丹修炼和道教、禅宗、儒教“三教一理”思想。
1. 分段赏析
“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缘我独异于人”:开篇点明所论之法真实且奇妙,“真中妙更真”强调其超凡之处,“都缘我独异于人”表明诗人认为自己掌握的方法与众不同,为全诗奠定独特基调,凸显其对自身所悟之法的自信。“自知颠倒由离坎,谁识浮沉定主宾”:“自知”体现诗人对自身认知的笃定,“颠倒由离坎”指出通过阴阳(离坎在道家学说常代表阴阳)的变化与调和来把握关键;“谁识”以反问语气强调常人难以知晓“浮沉定主宾”的道理,即把握事物主次、变化规律的不易,展现出诗人对道家修炼理论的深刻理解。“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金鼎”“玉池”“朱里汞”“水中银”均为道家炼丹的隐喻词汇,“欲留”表明目的,“先下”说明步骤,这两句形象描绘了炼丹过程中的关键操作,以具象化的语言阐述炼丹的原理与程序,体现出诗歌对道家修炼具象化的表达。“神功运火非终夕,现出深潭日一轮”:“神功运火”描绘炼丹时火候的掌控如同神奇的力量运作,“非终夕”强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现出深潭日一轮”运用比喻,将修炼成功的状态比作深潭中升起一轮太阳,生动展现出修炼达成后光明、圆满的境界,富有想象力。
下一篇:宋·张伯端《性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