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ué
liù
shí
shǒu
shí

朝代:宋作者:张伯端浏览量:1
sān
cái
xiāng
dào
shí
shí
shì
shén
xiān
dào
wàn
huà
ān
zhū
bǎi
hái
zhèng
wéi

译文

天、地、人相互取用,顺时而行,这是神仙修道的根本。万物安定后,杂念自然消散,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调理顺畅,这就印证了无为的境界。

逐句剖析

"三才相盗食其时":天、地、人相互取用,顺时而行,

# 食:一作及。

"此是神仙道德机":这是神仙修道的根本。

# 道德:一作隐此。

"万化既安诸虑息":万物安定后,杂念自然消散,

"百骸俱理证无为":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调理顺畅,这就印证了无为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绝句六十四首(其五十七)》是宋代张伯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首句“三才相盗食其时”以“三才”(天、地、人)为切入点,提出三者顺应时序、相互取用的自然规律;次句“此是神仙道德机”点明这一规律实为神仙之道与道德修养的核心机要。后两句“万化既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证无为”进一步阐释:当万物化育安定、身心调理得当之时,各种杂念忧虑自然消解,从而印证了“无为”境界的实现。全诗语言平实直白,以通俗表述传递了道家顺应自然、调和身心的思想,体现了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道士,道教全真派“南五祖”之一

张伯端(984?~1082),北宋道士。字平叔,号紫阳,后改名用成,人称“悟真先生”,又尊为“紫阳真人”,祖籍天台(今属浙江)。少中进士。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他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自称在成都遇异人(一说刘海蟾),授以金液还丹诀。著有《悟真篇》,论述内丹修炼和道教、禅宗、儒教“三教一理”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三才相盗食其时,此是神仙道德机”,“三才”指天、地、人,“相盗”在此非贬义,而是说三者相互取用、依存;“食其时”即顺应自然时序。这两句点题,意为天地人若能依时互动,便是神仙修行的道德根本。“盗”字打破常规认知,将自然规律的互动写得生动鲜活,暗含“顺天应时即修道”的哲理。“万化既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证无为”,“万化”指万物变化,“既安”即归于和谐;“百骸”代指身体,“证无为”即印证无为境界。后两句承接前意,说当万物依时有序运转,人的杂念便会消散;身体各部分协调顺畅,正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体现。“息”与“理”呼应,从外界到自身,层层递进,揭示顺应自然的终极状态,身心与天地同频,便是修道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伯端《绝句六十四首其一》

下一篇:宋·张伯端《绝句六十四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