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ǔ
xiàng
miào

朝代:宋作者:汪元量浏览量:1
hóu
yīn
láng
cǎo
dāng
shí
nán
yáng
jié
xué
lóng
shēn
shān
rén
zhī
wèi
shǔ
xiān
zhǔ
sān
qián
zhì
fán
huī
tiān
xià
xiān
shēng
chóu
tiān
xià
hào
rán
chū
shān
lái
lǐn
lǐn
bào
姿
chéng
shí
rén
shàng
yuē
zhēn
shī
xiǎo
guān
zhāng
èr
bú‌
yǒu
kǒng
míng
zài
jūn
zhōng
lóng
yǒu
shuǐ
xiāng
yīn
shù
yǒu
guī
zéi
dāng
lián
hàn
shè
xīn
wèi
dāng
shí
sān
xiá
lěi
kōng
wēi
wēi
xiān
shēng
yǒu
cái
guò
cáo
zhōng
yuán
huī
wèi
zhī
zāi
jūn
láo
xīn
chū
shī
biǎo
jiǎo
qiān
wàn
hóng
鸿
míng
chuí

译文

我拜谒武侯祠,阴暗的走廊里杂草凄凉。当时诸葛亮在南阳建茅庐隐居,像龙一样潜伏,深山和大湖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蜀汉先主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并上前致意。想要麻烦诸葛亮谋划恢复天下的计策,先生的谋划在天下是奇妙的。诸葛亮浩然地出山来,有威风凛凛如虎豹的姿态。趁着时机得到刘备这样的明主,刘备说诸葛亮真是我的老师。已经让关羽和张飞明白诸葛亮的才能,这两人不再怀疑。我有孔明在军中,就像龙有了水一样相互依靠。天命已经有归属,打败敌人应当从现在开始。可怜诸葛亮恢复汉朝社稷的心意没有停止,当时三峡一带的营垒空自高大。先生有才能超过曹丕,中原能否恢复还不知道。可惜啊,诸葛亮军务劳累,一心为国至死没有私心。《出师表》像明亮的太阳,千秋万代美名流传。

逐句剖析

"我谒武侯祠":我拜谒武侯祠,

"阴廊草凄凄":阴暗的走廊里杂草凄凉。

# 廊:一作郎。

"当时南阳结庐学龙卧":当时诸葛亮在南阳建茅庐隐居,像龙一样潜伏,

"深山大泽无人知":深山和大湖没有人知道他。

"胡为蜀先主":为什么蜀汉先主刘备,

"三顾前致辞":三次拜访诸葛亮并上前致意。

"欲烦恢复天下计":想要麻烦诸葛亮谋划恢复天下的计策,

"先生筹策天下奇":先生的谋划在天下是奇妙的。

"浩然出山来":诸葛亮浩然地出山来,

"凜凜虎豹姿":有威风凛凛如虎豹的姿态。

"乘时既得人":趁着时机得到刘备这样的明主,

"上曰真吾师":刘备说诸葛亮真是我的老师。

"已晓关与张":已经让关羽和张飞明白诸葛亮的才能,

"二子不复疑":这两人不再怀疑。

"孤有孔明在军中":我有孔明在军中,

"如龙有水相因依":就像龙有了水一样相互依靠。

"历数既有归":天命已经有归属,

"破贼当自兹":打败敌人应当从现在开始。

"可怜复汉社稷心未已":可怜诸葛亮恢复汉朝社稷的心意没有停止,

"当时三峡图垒空巍巍":当时三峡一带的营垒空自高大。

"先生有才过曹丕":先生有才能超过曹丕,

"中原恢复未可知":中原能否恢复还不知道。

"惜哉军务劳":可惜啊,诸葛亮军务劳累,

"一心死无私":一心为国至死没有私心。

"出师一表如皎日":《出师表》像明亮的太阳,

"千古万古鸿名垂":千秋万代美名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蜀相庙》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此诗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与惋惜之情。开篇描绘武侯祠的凄凉景象,奠定哀伤基调。接着追述诸葛亮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的往事,展现其非凡才能被发掘的过程。然后刻画诸葛亮出山后的英姿和刘备对他的信任,凸显君臣相得的美好。最后抒发对诸葛亮恢复汉室壮志未酬的感慨,赞颂其《出师表》的千古流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全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将历史人物与现实感慨相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词人

汪元量(1241?~1304?),南宋诗人、词人。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是宋宫廷琴师,蒙元灭宋被掳北去,以亲身经历而形诸歌诗,颇能反映宋亡前后实况。汪元量的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部分作品有“诗史”之称。其诗风初为江湖体,自经离乱,转师杜甫,眷恋故国,诗风一变而为苍凉悲愤;也有一些山水诗,格调明快。其词多写宫庭生活,善于写景状物,以清丽见长;德祐之难后,词风眷怀故国,情深语直。代表作品有《醉歌》10首、《越州歌》20首、《湖州歌》98首。著有《湖山类稿》《水云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我谒武侯祠,阴廊草凄凄”,描绘了诗人拜谒武侯祠时看到的景象,阴暗的走廊里杂草丛生,营造出一种凄凉、冷落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情感基调。“当时南阳结庐学龙卧,深山大泽无人知”,追述诸葛亮隐居南阳时的情景,将他比作潜伏的龙,虽有大才却无人知晓,暗示其才能尚未被发掘,为后文刘备三顾茅庐做铺垫。“胡为蜀先主,三顾前致辞”,以疑问的语气引出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节,表现出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吸引了刘备,也体现出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欲烦恢复天下计,先生筹策天下奇”,说明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是为了谋划恢复天下的计策,而诸葛亮的谋划奇妙非凡,突出了他的智慧和才能。“浩然出山来,凛凛虎豹姿”,描绘诸葛亮出山时的豪迈姿态,如同虎豹一般威风凛凛,展现出他的自信和英气。“乘时既得人,上曰真吾师”,说明诸葛亮遇到了明主刘备,刘备对他十分敬重,称他为老师,体现了君臣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已晓关与张,二子不复疑”,表明诸葛亮让关羽和张飞明白了他的才能和志向,二人不再怀疑他,进一步凸显诸葛亮的领导能力和人格魅力。“孤有孔明在军中,如龙有水相因依”,刘备的这句感慨,形象地说明了诸葛亮对他和蜀汉政权的重要性,如同龙有了水一样不可或缺。“历数既有归,破贼当自兹”,表达了诸葛亮认为恢复汉室的天命已经到来,打败敌人应该从现在开始的决心和信念。“可怜复汉社稷心未已,当时三峡图垒空巍巍”,诗人感叹诸葛亮恢复汉室社稷的心意从未停止,但当时三峡一带的营垒却空自高大,暗示其壮志未酬的遗憾。“先生有才过曹丕,中原恢复未可知”,将诸葛亮的才能与曹丕进行对比,认为诸葛亮的才能超过曹丕,但对于中原能否恢复仍表示不确定,流露出对历史发展的感慨。“惜哉军务劳,一心死无私”,诗人惋惜诸葛亮因军务劳累而英年早逝,他一生一心为国,毫无私心,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和惋惜之情。“出师一表如皎日,千古万古鸿名垂”,赞颂诸葛亮的《出师表》像明亮的太阳一样光辉闪耀,他的美名会千秋万代流传下去,体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和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汪元量《答徐雪江》

下一篇:宋·汪元量《麻姑仙坛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