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岭登临最上层":登上秦岭险峻山岭的最上层,
"飞埃漠漠草棱棱":只见飞尘弥漫野草棱棱。
"百年世路多翻覆":百年来世路经历诸多翻覆,
"千古河山几废兴":千古以来山河几度兴衰。
"红树青烟秦祖陇":红树缭绕着青烟的秦祖墓陇,
# 秦祖陇:秦国起于古陇地(今陕西陇县与甘肃清水一带),故云。
"黄茅白苇汉家陵":长满黄茅白苇的汉家皇陵。
# 黄茅白苇:连片的黄色茅草和白色芦苇花。
"因思马上昌黎伯":因想起骑在马上的昌黎伯,
# 昌黎伯:即韩愈。
"回首云横泪湿膺":回首见云横秦岭泪水沾湿胸膺。
南宋诗人、词人
汪元量(1241?~1304?),南宋诗人、词人。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是宋宫廷琴师,蒙元灭宋被掳北去,以亲身经历而形诸歌诗,颇能反映宋亡前后实况。汪元量的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部分作品有“诗史”之称。其诗风初为江湖体,自经离乱,转师杜甫,眷恋故国,诗风一变而为苍凉悲愤;也有一些山水诗,格调明快。其词多写宫庭生活,善于写景状物,以清丽见长;德祐之难后,词风眷怀故国,情深语直。代表作品有《醉歌》10首、《越州歌》20首、《湖州歌》98首。著有《湖山类稿》《水云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咏史诗。通过描写登秦岭的所见所感,借古伤今,回顾南宋王朝百年间的沧桑巨变,饱含着诗人对宋王朝灭亡的悲叹之情,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以及个人的哀痛与无奈。
2. 分段赏析
首联:“峻岭登临最上层,飞埃漠漠草棱棱”,“峻岭”点明地点,“登临最上层”写诗人登上秦岭高处。“飞埃漠漠”描绘出尘土飞扬、迷蒙的景象,“草棱棱”则写出野草的挺立,营造出一种荒寒、萧索的氛围,为后文抒情做铺垫。颔联:“百年世路多翻覆,千古河山几废兴”,从眼前景转到对历史和世事的思考。“百年世路”“千古河山”时空交错,“多翻覆”“几废兴”感慨世事变幻、朝代更迭,体现出诗人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深沉喟叹。颈联:“红树青烟秦祖陇,黄茅白苇汉家陵”,“红树青烟”“黄茅白苇”色彩对比鲜明,分别描绘秦地祖陇和汉家陵墓的荒凉景象,借历史遗迹的荒芜,进一步抒发朝代兴衰、物是人非的感慨。尾联:“因思马上昌黎伯,回首云横泪湿膺”,诗人联想到韩愈,以“云横”之景渲染出无奈、悲怆的氛围,借韩愈的遭遇,抒发自己对国势衰微、身世飘零的伤感与悲痛。
下一篇:宋·汪元量《杭州杂诗和林石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