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了天恩出内门":谢别天子的恩典走出皇宫内门,
"驾前喝道上将军":仪仗队前喝道的是威武的上将军。
"白旄黄钺分行立":雪白的旗帜与金黄的斧钺分行肃立,
"一点猩红似幼君":那一点鲜红的身影,仿佛是年幼的君主。
# 似:汪本、《诗渊》册三页一九四八作是。
南宋诗人、词人
汪元量(1241?~1304?),南宋诗人、词人。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是宋宫廷琴师,蒙元灭宋被掳北去,以亲身经历而形诸歌诗,颇能反映宋亡前后实况。汪元量的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部分作品有“诗史”之称。其诗风初为江湖体,自经离乱,转师杜甫,眷恋故国,诗风一变而为苍凉悲愤;也有一些山水诗,格调明快。其词多写宫庭生活,善于写景状物,以清丽见长;德祐之难后,词风眷怀故国,情深语直。代表作品有《醉歌》10首、《越州歌》20首、《湖州歌》98首。著有《湖山类稿》《水云集》。
1. 分段赏析
首句“谢了天恩出内门”以简练的笔触交代了事件背景,描绘了人物离开宫廷的场景。“谢了天恩”暗含对皇权的敬畏与臣服,而“出内门”则点明了空间转换,暗示了从宫廷到外界的过渡。此句语言凝练,情感含蓄,为全诗奠定了沉郁的基调。次句“驾前喝道上将军”进一步刻画了场景中的权力象征。“驾前”点明皇帝的存在,“喝道”则突出了上将军的威严与气势。此句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宫廷仪仗的肃穆与等级森严,语言简洁却富有画面感。第三句“白旄黄钺分行立”以具体的仪仗描写,强化了场面的庄重与肃杀。“白旄黄钺”是古代军权的象征,而“分行立”则体现了队伍的整齐与威严。此句通过视觉意象的铺陈,渲染了权力场的冷峻氛围,语言精准且富有张力。末句“一点猩红似幼君”以鲜明的色彩对比收束全诗。“猩红”象征幼君的存在,而“一点”则突出了其渺小与脆弱。此句通过微小的细节,暗示了政权更迭的无力感,语言含蓄却意味深长,以小见大地传递了深沉的亡国之痛。
上一篇:宋·汪元量《杭州杂诗和林石田》
下一篇:宋·汪元量《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