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春暮":西园到了暮春时节。
# 西园:园林名,传为曹操所建。这里指赵府庭园。
"乱草迷行路":杂乱的野草遮住了道路。
"风卷残花堕红雨":狂风卷着残花坠落,像红色的雨。
"念旧巢燕子":想起旧日筑巢的燕子,如今飞到哪家去了,
# 念旧巢燕子:“念旧巢”二句: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词化用其意,言繁华已逝。
"飞傍谁家":如今飞到哪家去了,
"斜阳外":夕阳之外,
"长笛一声今古":一声长笛贯通古今。
# 今古:指古今相同,三国时向秀“长笛一声今古”,也是“感音而叹”的意思。
"繁华流水去":昔日的繁华如流水般逝去,
"舞歇歌沉":歌舞停歇,歌声沉寂,
"忍见遗钿种香土":怎忍心看见遗留的花钿埋入泥土。
# 遗钿:遗落的花钿。钿,花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的首饰。
"渐橘树方生":渐渐橘树开始生长,
# 渐橘树方生:屈原《九章·橘颂》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一志兮。”表明橘树暗暗生长,透露一线生机。
"桑枝才长":桑枝刚刚长高,
# 桑枝:《孟子·梁惠王上》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桑树和梓树是家树,古代家宅中常栽有此树。“橘桑”暗指已亡的宋朝,后以“桑梓”作为故乡的代称。
"都付与、":都交给、
"沙门为主":僧人做主了。
# 沙门:僧徒意,梵语室罗摩孥音译。
"便关防不放贵游来":就连关隘防守,不允许达官贵人、豪门子弟这类人进来,
"又突兀梯空":又有建筑高耸突出,仿佛顺着梯子就能通向天空,
# 梯空:腾空,亦高貌。,突兀:高貌。
"楚王宫宇":像楚王的宫殿一样。
南宋诗人、词人
汪元量(1241?~1304?),南宋诗人、词人。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是宋宫廷琴师,蒙元灭宋被掳北去,以亲身经历而形诸歌诗,颇能反映宋亡前后实况。汪元量的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部分作品有“诗史”之称。其诗风初为江湖体,自经离乱,转师杜甫,眷恋故国,诗风一变而为苍凉悲愤;也有一些山水诗,格调明快。其词多写宫庭生活,善于写景状物,以清丽见长;德祐之难后,词风眷怀故国,情深语直。代表作品有《醉歌》10首、《越州歌》20首、《湖州歌》98首。著有《湖山类稿》《水云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词,介绍了毗陵赵府战后的景象,描绘了西园春暮乱草残花、燕子无巢、繁华逝去、僧占府邸的情景,体现了世事变迁,营造了悲凉的氛围,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悲与对故国的怀念。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西园春暮。乱草迷行路。风捲残花堕红雨”,通过描写西园暮春乱草遮路、残花被风吹落如红雨的凄凉景象,展现出出亡国后的悲凉氛围,抒发了词人的悲愤与怅惘之情。烘托:“渐橘树方生,桑枝才长,都付与、沙门为主”“橘树方生”“桑枝才长”写出草木逐渐生长的生机,本是充满希望的景象,却与“都付与、沙门为主”的现实形成反差,这般有生机的园林,竟被僧人占据。以草木的生机烘托出园林易主的哀怨,更暗含对故国故土的眷恋,让这种哀怨之情在生机的映衬下更显浓烈。
3. 分段赏析
上片:“西园春暮。乱草迷行路。风捲残花堕红雨。”“春暮”点出晚春时节;随后两句分别写草与花:草是“乱草”,杂乱的野草把路径都掩盖了;花是“残花”,狂风不断吹打,花瓣纷纷掉落。“红雨”指的是花瓣像雨一样散落,李贺在《将进酒》里有“桃花乱落如红雨”的诗句。通过刻画这满眼凄凉的晚春景象,烘托出作者衰老的心境和亡国的悲愤。汪元量还有“王侯多宅第,草满玉阑干。纵有春光在,人谁看牡丹”的诗句,虽写的是草乱而花尚好,描写不同,但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念旧巢燕子,飞傍谁家,斜阳外、长笛一声今古。”从花园延伸到整座府邸。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感叹东晋王谢等贵族的宅第历经变迁,豪宅成了废墟,建起了百姓的房屋,燕子虽还来筑巢,屋舍却已换了主人。此词化用这句诗的意思,指赵府虽在,却改成了佛寺,以前的燕子认不出地方,不知飞到哪家去了。“斜阳外”两句,转而描写府邸外景:夕阳斜照,远处传来笛声。笔法含蓄深沉,让人感慨不已。下片:“繁华流水去。舞歇歌沉,忍见遗钿种香土。”这句集中体现了词中的情感。“舞歇”两句具体描绘繁华消逝的景象:赵府过去歌舞热闹的场景已成往事,只看见遗留的花钿被埋在土里。“忍见”是说实在不忍心看到这样的情景,蕴含着词人一丝怀念往昔的情感。用“香”来形容“土”,更显哀怨,土里还残留着往日的脂粉气,可当年的美人早已不在。“渐橘树方生,桑枝才长,都付与、沙门为主”再次描写花园。“渐”“方”“才”这三个字,暗含着草木慢慢生长的意思,藏着无限生机。橘树和桑树有特殊的含义,生长在南方的橘树不能移植,根系牢固。汪元量对橘树和桑树的赞赏,正是表达对故国故土的忠诚。这美好的园林,却被僧人占据,“便关防”几句,让人感慨不已,说的是不让达官贵人前来游玩,防守很严,这里不过成了一座寺庙。“便关防、不放贵游来,又突兀梯空,楚王宫宇。”描写僧人严密防备,不让游人进入,这座像楚王宫殿一样高大的府邸,如今却成了佛屋。“关防”“不放”暗示着元人统治的严酷,“楚王宫宇”比喻昔日的繁华,如今换了主人,抒发了对亡国的悲愤和无奈,余味沉重。
4. 作品点评
全词色彩对比鲜明,借助一座园林和一处宅邸的变迁,写出了国家覆灭的惨状。往日的繁盛景象已经消失,“歌舞停歇、歌声沉寂”,其中寄托着作者思念故国、眷恋家乡的真挚情感。
上一篇:宋·汪元量《西湖旧梦》
下一篇:宋·汪元量《峡边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