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òng
xiān
·
·
líng
zhào
bīng
hòu
sēng
duō
zhàn
zuò

朝代:宋作者:汪元量浏览量:1
西
yuán
chūn
luàn
cǎo
xíng
fēng
juǎn
cán
huā
duò
hóng
niàn
jiù
cháo
yàn
fēi
bàng
shuí
jiā
xié
yáng
wài
cháng
shēng
jīn
fán
huá
liú
shuǐ
xiē
chén
rěn
jiàn
diàn
zhòng
xiāng
jiàn
shù
fāng
shēng
sāng
zhī
cái
zhǎng
dōu
shā
mén
wéi
zhǔ
biàn
便
guān
fáng
fàng
guì
yóu
lái
yòu
kōng
chǔ
wáng
gōng

译文

西园到了暮春时节。杂乱的野草遮住了道路。狂风卷着残花坠落,像红色的雨。想起旧日筑巢的燕子,如今飞到哪家去了,如今飞到哪家去了,夕阳之外,一声长笛贯通古今。昔日的繁华如流水般逝去,歌舞停歇,歌声沉寂,怎忍心看见遗留的花钿埋入泥土。渐渐橘树开始生长,桑枝刚刚长高,都交给、僧人做主了。就连关隘防守,不允许达官贵人、豪门子弟这类人进来,又有建筑高耸突出,仿佛顺着梯子就能通向天空,像楚王的宫殿一样。

逐句剖析

"西园春暮":西园到了暮春时节。

# 西园:园林名,传为曹操所建。这里指赵府庭园。

"乱草迷行路":杂乱的野草遮住了道路。

"风卷残花堕红雨":狂风卷着残花坠落,像红色的雨。

"念旧巢燕子":想起旧日筑巢的燕子,如今飞到哪家去了,

# 念旧巢燕子:“念旧巢”二句: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词化用其意,言繁华已逝。

"飞傍谁家":如今飞到哪家去了,

"斜阳外":夕阳之外,

"长笛一声今古":一声长笛贯通古今。

# 今古:指古今相同,三国时向秀“长笛一声今古”,也是“感音而叹”的意思。

"繁华流水去":昔日的繁华如流水般逝去,

"舞歇歌沉":歌舞停歇,歌声沉寂,

"忍见遗钿种香土":怎忍心看见遗留的花钿埋入泥土。

# 遗钿:遗落的花钿。钿,花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的首饰。

"渐橘树方生":渐渐橘树开始生长,

# 渐橘树方生:屈原《九章·橘颂》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一志兮。”表明橘树暗暗生长,透露一线生机。

"桑枝才长":桑枝刚刚长高,

# 桑枝:《孟子·梁惠王上》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桑树和梓树是家树,古代家宅中常栽有此树。“橘桑”暗指已亡的宋朝,后以“桑梓”作为故乡的代称。

"都付与、":都交给、

"沙门为主":僧人做主了。

# 沙门:僧徒意,梵语室罗摩孥音译。

"便关防不放贵游来":就连关隘防守,不允许达官贵人、豪门子弟这类人进来,

"又突兀梯空":又有建筑高耸突出,仿佛顺着梯子就能通向天空,

# 梯空:腾空,亦高貌。,突兀:高貌。

"楚王宫宇":像楚王的宫殿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洞仙歌·毗陵赵府兵后僧多占作佛屋》是宋末元初词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开头三句,词人从眼前的赵府花园景色入手,勾勒出一片荒芜、凄清的景象,从中流露出自己的暮年之感与亡国的悲痛。下片再次聚焦于赵府的府邸与花园。“繁华流水去”一句,总括出赵府往日的繁盛已然消逝,即便过去再美好,也转瞬成了往事,字里行间满是词人因国亡而生的哀怨。结尾三句,顺着僧人侵占府邸的意思往下写,说僧人将这座府邸改成庙宇,戒备森严,不许游人观赏,词人借此暗指元人对百姓的严苛统治,想到宋朝的灭亡,实在令人感慨不已。以赵府府邸为依托,从花园到住宅,又从住宅回到花园,反复铺写,情感起伏不定,寄托了词人思念故国、眷恋往昔的情感,表达含蓄深沉,凄切婉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词人

汪元量(1241?~1304?),南宋诗人、词人。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是宋宫廷琴师,蒙元灭宋被掳北去,以亲身经历而形诸歌诗,颇能反映宋亡前后实况。汪元量的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部分作品有“诗史”之称。其诗风初为江湖体,自经离乱,转师杜甫,眷恋故国,诗风一变而为苍凉悲愤;也有一些山水诗,格调明快。其词多写宫庭生活,善于写景状物,以清丽见长;德祐之难后,词风眷怀故国,情深语直。代表作品有《醉歌》10首、《越州歌》20首、《湖州歌》98首。著有《湖山类稿》《水云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军大举南下,进攻毗陵。由于元朝尊崇佛教,其江南释教总统嘉木扬喇勒智凭借权势肆意妄为,生活极度奢侈,甚至盗掘南宋的六座皇陵,毗陵因此遭受了惨重的破坏。这一年,汪元量跟随三宫前往燕地,路过常州时,亲眼见到城池残破的凄惨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词,介绍了毗陵赵府战后的景象,描绘了西园春暮乱草残花、燕子无巢、繁华逝去、僧占府邸的情景,体现了世事变迁,营造了悲凉的氛围,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悲与对故国的怀念。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西园春暮。乱草迷行路。风捲残花堕红雨”,通过描写西园暮春乱草遮路、残花被风吹落如红雨的凄凉景象,展现出出亡国后的悲凉氛围,抒发了词人的悲愤与怅惘之情。烘托:“渐橘树方生,桑枝才长,都付与、沙门为主”“橘树方生”“桑枝才长”写出草木逐渐生长的生机,本是充满希望的景象,却与“都付与、沙门为主”的现实形成反差,这般有生机的园林,竟被僧人占据。以草木的生机烘托出园林易主的哀怨,更暗含对故国故土的眷恋,让这种哀怨之情在生机的映衬下更显浓烈。

3. 分段赏析

上片:​“西园春暮。乱草迷行路。风捲残花堕红雨。”“春暮”点出晚春时节;随后两句分别写草与花:草是“乱草”,杂乱的野草把路径都掩盖了;花是“残花”,狂风不断吹打,花瓣纷纷掉落。“红雨”指的是花瓣像雨一样散落,李贺在《将进酒》里有“桃花乱落如红雨”的诗句。通过刻画这满眼凄凉的晚春景象,烘托出作者衰老的心境和亡国的悲愤。汪元量还有“王侯多宅第,草满玉阑干。纵有春光在,人谁看牡丹”的诗句,虽写的是草乱而花尚好,描写不同,但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念旧巢燕子,飞傍谁家,斜阳外、长笛一声今古。”从花园延伸到整座府邸。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感叹东晋王谢等贵族的宅第历经变迁,豪宅成了废墟,建起了百姓的房屋,燕子虽还来筑巢,屋舍却已换了主人。此词化用这句诗的意思,指赵府虽在,却改成了佛寺,以前的燕子认不出地方,不知飞到哪家去了。“斜阳外”两句,转而描写府邸外景:夕阳斜照,远处传来笛声。笔法含蓄深沉,让人感慨不已。​下片:​“繁华流水去。舞歇歌沉,忍见遗钿种香土。”这句集中体现了词中的情感。“舞歇”两句具体描绘繁华消逝的景象:赵府过去歌舞热闹的场景已成往事,只看见遗留的花钿被埋在土里。“忍见”是说实在不忍心看到这样的情景,蕴含着词人一丝怀念往昔的情感。用“香”来形容“土”,更显哀怨,土里还残留着往日的脂粉气,可当年的美人早已不在。​“渐橘树方生,桑枝才长,都付与、沙门为主”再次描写花园。“渐”“方”“才”这三个字,暗含着草木慢慢生长的意思,藏着无限生机。橘树和桑树有特殊的含义,生长在南方的橘树不能移植,根系牢固。汪元量对橘树和桑树的赞赏,正是表达对故国故土的忠诚。这美好的园林,却被僧人占据,“便关防”几句,让人感慨不已,说的是不让达官贵人前来游玩,防守很严,这里不过成了一座寺庙。​“便关防、不放贵游来,又突兀梯空,楚王宫宇。”描写僧人严密防备,不让游人进入,这座像楚王宫殿一样高大的府邸,如今却成了佛屋。“关防”“不放”暗示着元人统治的严酷,“楚王宫宇”比喻昔日的繁华,如今换了主人,抒发了对亡国的悲愤和无奈,余味沉重。

4. 作品点评

全词色彩对比鲜明,借助一座园林和一处宅邸的变迁,写出了国家覆灭的惨状。往日的繁盛景象已经消失,“歌舞停歇、歌声沉寂”,其中寄托着作者思念故国、眷恋家乡的真挚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汪元量《西湖旧梦》

下一篇:宋·汪元量《峡边山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