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g
zhōu

朝代:宋作者:汪元量浏览量:1
jiāng
wáng
zhú
ōu
jiù
shuō
wéi
yáng
zhōu
yín
zhú
cuán
xuān
fèng
chuī
jīn
ān
xiǎo
zhī
wèi
lóng
zhōu
绿
chéng
shàng
jūn
shēng
hóng
yào
jiē
qián
lèi
shōu
yún
sàn
yuè
míng
tiān
zài
shuǐ
shēn
shì
luò
yíng
zhōu

译文

江都的帝王气象如同浮沫般消散,过去曾说维扬是天下第一州。夜里银烛聚集,喧闹着凤吹之声,清晨金鞍齐备,护卫着龙舟前行。绿草萋萋的城头上军声阵阵,红色芍药盛开的阶前游子的泪水已收。云散月明,天空倒映在水中,让人错以为自己置身于瀛洲仙境。

逐句剖析

"江都王气逐浮沤":江都的帝王气象如同浮沫般消散,

# 浮沤:水面的气泡,比喻世事变化迅速无常。,王气:旧时称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之气。后人常有东南王气之说。,江都:扬州别名。五代吴定都扬州,升为江都府。

"旧说维扬第一州":过去曾说维扬是天下第一州。

# 维扬:扬州别称。

"银烛夜攒喧凤吹":夜里银烛聚集,喧闹着凤吹之声,

# 凤吹:指笙箫等细乐。

"金鞍晓织卫龙舟":清晨金鞍齐备,护卫着龙舟前行。

# 金鞍:指元军。

"绿芜城上军声合":绿草萋萋的城头上军声阵阵,

# 绿芜:鲍照有《芜城赋》,写扬州屡遭兵乱的破败景象。

"红药阶前客泪收":红色芍药盛开的阶前游子的泪水已收。

# 红药:指红芍药。

"云散月明天在水":云散月明,天空倒映在水中,

"误疑身世落瀛洲":让人错以为自己置身于瀛洲仙境。

# 瀛洲:传说海上神山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扬州》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扬州昔日的繁华与如今的景象。首联感慨扬州往昔的王气已消散,但仍被称为天下第一州。颔联通过描写夜晚和清晨的景象,展现了扬州曾经的喧嚣与热闹。颈联则刻画了如今扬州城上的军声和阶前客人的泪水,体现出一种沧桑之感。尾联以景结情,云散月明,天空倒映在水中,让人产生身世如落瀛洲的错觉,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词人

汪元量(1241?~1304?),南宋诗人、词人。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是宋宫廷琴师,蒙元灭宋被掳北去,以亲身经历而形诸歌诗,颇能反映宋亡前后实况。汪元量的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部分作品有“诗史”之称。其诗风初为江湖体,自经离乱,转师杜甫,眷恋故国,诗风一变而为苍凉悲愤;也有一些山水诗,格调明快。其词多写宫庭生活,善于写景状物,以清丽见长;德祐之难后,词风眷怀故国,情深语直。代表作品有《醉歌》10首、《越州歌》20首、《湖州歌》98首。著有《湖山类稿》《水云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江都王气逐浮沤,旧说维扬第一州。”上句“江都王气逐浮沤”将扬州往昔的王气比作浮沫,形象地表现出王气的消散。下句“旧说维扬第一州”则点明扬州曾经被称为天下第一州,与如今形成对比,为后文的感慨做铺垫。颔联:“银烛夜攒喧凤吹,金鞍晓织卫龙舟。”上句“银烛夜攒喧凤吹”描绘了夜晚银烛聚集,凤吹之声喧闹的场景,展现出扬州昔日的繁华。下句“金鞍晓织卫龙舟”则描写了清晨金鞍齐备,护卫龙舟前行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扬州的繁华和热闹。颈联:“绿芜城上军声合,红药阶前客泪收。”上句“绿芜城上军声合”描绘了绿草萋萋的城头上军声阵阵的景象,暗示了扬州如今局势的紧张。下句“红药阶前客泪收”则刻画了红色芍药盛开的阶前游子的泪水已收,体现出一种沧桑和无奈的情感。尾联:“云散月明天在水,误疑身世落瀛洲。”上句“云散月明天在水”描绘了云散月明,天空倒映在水中美景。下句“误疑身世落瀛洲”则以景结情,让人产生身世如落瀛洲的错觉,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的迷茫。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六十七》

下一篇:宋·汪元量《嵩山(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