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凄凉戏马台":重阳节时,戏马台一片凄凉景象,
"龙山高会亦尘埃":龙山的盛大聚会也已化为历史的尘埃。
"天翻地覆英雄尽":天地发生巨大变化,英雄人物都已消逝,
"暑往寒来岁月催":夏天过去冬天到来,岁月不停地催人老去。
"人隔关河归未得":我被关隘河流阻隔,不能回到家乡,
"客逢时节转堪哀":身处异乡,遇到这样的节日,越发觉得哀伤。
"十年旧梦风吹过":过去十年的旧梦像被风吹过一样消逝,
"忍对黄花把酒杯":怎忍心面对菊花举起酒杯。
南宋诗人、词人
汪元量(1241?~1304?),南宋诗人、词人。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是宋宫廷琴师,蒙元灭宋被掳北去,以亲身经历而形诸歌诗,颇能反映宋亡前后实况。汪元量的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部分作品有“诗史”之称。其诗风初为江湖体,自经离乱,转师杜甫,眷恋故国,诗风一变而为苍凉悲愤;也有一些山水诗,格调明快。其词多写宫庭生活,善于写景状物,以清丽见长;德祐之难后,词风眷怀故国,情深语直。代表作品有《醉歌》10首、《越州歌》20首、《湖州歌》98首。著有《湖山类稿》《水云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九日凄凉戏马台,龙山高会亦尘埃”,点明时间为重阳节,地点在燕山,看到凄凉的戏马台,联想到昔日龙山高会的繁华如今已化为尘埃,通过今昔对比,营造出一种沧桑、悲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基调。颔联:“天翻地覆英雄尽,暑往寒来岁月催”,从历史的角度进一步感慨,“天翻地覆”写出朝代的巨大变革,英雄人物都已消逝,“暑往寒来”体现岁月的流逝,无情地催促着一切,表达出对历史变迁和岁月无情的无奈与悲叹。颈联:“人隔关河归未得,客逢时节转堪哀”,由对历史的感慨转到自身处境,自己与家乡隔着关河无法归去,在佳节之时这种漂泊异乡的哀伤愈发强烈,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无法归家的痛苦。尾联:“十年旧梦风吹过,忍对黄花把酒杯”,回忆过去十年如梦般随风而逝,面对眼前的菊花,不忍举起酒杯。借菊花这一重阳节意象,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对当下处境的无奈与哀伤融合在一起,以景结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一篇:宋·汪元量《杭州杂诗和林石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