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津头客子愁":扬子津的渡口上,漂泊的游子满是愁绪,
# 津:渡口。
"孤舟欲渡意绸缪":孤舟想要渡江,内心却犹豫徘徊。
# 绸缪:固结不解。此谓考虑不定。
"蛟龙汹汹争新穴":江中的蛟龙气势汹汹,争夺着新的巢穴,
# 汹汹:原作“匈匈”,今从鲍本。
"鸥鹭轻轻下故洲":鸥鹭却轻盈地飞落在旧时的沙洲。
"水卷岸沙连地去":江水卷着岸边的泥沙,连绵不断地向远方延伸,
"风掀江浪接天流":狂风掀起江浪,仿佛与天际相连,奔腾不息。
"试披陆羽图经看":试着翻开陆羽的《茶经》来看,
# 图经:文字外附有图画的书籍,此指《茶经》。,陆羽:唐竞陵人,隐居苕溪,闭户著书。性嗜茶,著有《茶经》三卷,后世奉为茶神。
"洗鼎煎茶更少留":却连清洗茶鼎、烹煮香茶的片刻停留,也难以实现啊。
南宋诗人、词人
汪元量(1241?~1304?),南宋诗人、词人。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是宋宫廷琴师,蒙元灭宋被掳北去,以亲身经历而形诸歌诗,颇能反映宋亡前后实况。汪元量的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部分作品有“诗史”之称。其诗风初为江湖体,自经离乱,转师杜甫,眷恋故国,诗风一变而为苍凉悲愤;也有一些山水诗,格调明快。其词多写宫庭生活,善于写景状物,以清丽见长;德祐之难后,词风眷怀故国,情深语直。代表作品有《醉歌》10首、《越州歌》20首、《湖州歌》98首。著有《湖山类稿》《水云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抒怀诗。此诗描绘了扬子津头客子乘孤舟欲渡时,面对江水汹涌、风浪壮阔的景象,以及蛟龙、鸥鹭等江边意象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对个人命运的慨叹,全诗融情于景,将个人愁绪与时代背景相融合。
2. 写作手法
用典:“拟借岩阿著茅屋,陆羽图经手自修”,巧用陆羽与《茶经》典故。陆羽为唐代茶圣,其《茶经》是最早最完整的茶叶专著,代表对茶文化的深耕。作者借此描绘出想筑茅屋修习《茶经》的愿景,以陆羽自比,将对安稳生活的向往与坚守传统文化的心意相融合,暗含乱世中寄情典籍、守护文化根脉的追求。情景交融:“客子愁”直抒羁旅之思,“孤舟欲渡”将愁绪融入待渡实景,“蛟龙汹汹”“江浪接天”绘扬子津的狂暴江景,既写自然之险,更衬客子内心的不安与前路渺茫。对比:“蛟龙汹汹争穴”的躁动,与“鸥鹭轻轻归洲”的安稳形成反差,暗显客子对归宿的渴望与漂泊的无奈。
3. 分段赏析
首联“扬子津头客子愁,孤舟欲渡意绸缪。”首句以“扬子津头”点明地点,“客子愁”直抒胸臆,将游子的忧愁置于渡口这一典型的漂泊场景中,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次句“孤舟欲渡意绸缪”,以“孤舟”强化孤独感,“欲渡”写出行动的趋向,“意绸缪”则细致刻画了渡江前的犹豫、不安与思绪纷乱,既是对前路风浪的担忧,也暗含对漂泊状态的无奈,寥寥数字便将游子的复杂心境托出。颔联“蛟龙汹汹争新穴,鸥鹭轻轻下故洲。”此联对仗工整,以江中的两种景象形成对比:“蛟龙汹汹”描绘出水中蛟龙争夺新巢穴的凶猛躁动,暗喻世事的动荡与纷争;“鸥鹭轻轻”则写水鸟安然栖息于旧沙洲的宁静,暗含对安稳、本真状态的向往。两种意象一“争”一“下”,一动一静,既展现了江景的生动,也折射出诗人对现实动荡的观察与对安宁的潜意识渴求,将个人愁绪与更广阔的世事感慨相连。颈联“水卷岸沙连地去,风掀江浪接天流。”转向对江景的全景式描绘,笔触雄浑壮阔。“水卷岸沙”写江水裹挟泥沙奔涌不息,“连地去”极言其延伸之远;“风掀江浪”状狂风掀起巨浪的汹涌,“接天流”则夸张地写出浪涛与天际相接的浩渺。两句以“地”“天”为界,勾勒出江景的壮阔与动荡,既呼应了首联“欲渡”的艰险,也以自然的磅礴之势烘托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漂泊无依之感。尾联“试披陆羽图经看,洗鼎煎茶更少留。”转入对闲适生活的联想:“陆羽图经”即唐代陆羽的《茶经》,代指品茶赏鉴的雅逸生活;“洗鼎煎茶”则是具体的闲适场景。然而“更少留”三字笔锋一转,点出这种安宁闲适终究是奢望,游子连片刻停留品茶的机会都没有,只能继续漂泊。此联以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不得留”的现实形成对比,进一步强化了首联的“客子愁”,将个人的漂泊怅惘推向更深沉的感慨。
下一篇: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