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chéng
shān

朝代:宋作者:汪元量浏览量:1
chì
shǐ
使
chuān
穿
yún
shī
湿
tái
shuǐ
biān
zuò
shí
gèng
xíng
bēi
piān
piān
fēi
rǎn
rǎn
yán
huā
xiào
lái
luàn
jiāo
pán
shèng
jǐng
shù
fēng
xuē
bìng
xiān
tái
píng
míng
jué
dǐng
qióng
yōu
tǎo
gèng
shàng
qīng
chéng
wàng
huí

译文

受皇帝敕命的使者穿过云雾,拨开潮湿的青苔,在水边坐在石头上,又举杯饮酒。轻盈的野鹤飞翔如同舞蹈一般,缓缓飘落的岩花好像带着笑意却不靠近。杂乱的树木枝干交错环绕着圣井,几座山峰像被削过的玉石,与仙台并列。天刚亮登上山顶尽情探寻幽静之处,再次登上青城山眺望一次。

逐句剖析

"敕使穿云破湿苔":受皇帝敕命的使者穿过云雾,拨开潮湿的青苔,

"水边坐石更行杯":在水边坐在石头上,又举杯饮酒。

"翩翩野鹤飞如舞":轻盈的野鹤飞翔如同舞蹈一般,

"冉冉岩花笑不来":缓缓飘落的岩花好像带着笑意却不靠近。

"乱木交柯盘圣井":杂乱的树木枝干交错环绕着圣井,

"数峰削玉并仙台":几座山峰像被削过的玉石,与仙台并列。

"平明绝顶穷幽讨":天刚亮登上山顶尽情探寻幽静之处,

"更上青城望一回":再次登上青城山眺望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青城山》是宋末元初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游览青城山的所见所感。首联写敕使穿云破苔,在水边饮酒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颔联通过描写翩翩飞舞的野鹤和冉冉飘落的岩花,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和生机。颈联刻画了乱木环绕圣井、数峰与仙台并列的奇特景观,展现了青城山的壮美与神秘。尾联则叙述了诗人在平明登上山顶探寻幽境,并再次眺望青城山,表达了对青城山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词人

汪元量(1241?~1304?),南宋诗人、词人。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是宋宫廷琴师,蒙元灭宋被掳北去,以亲身经历而形诸歌诗,颇能反映宋亡前后实况。汪元量的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部分作品有“诗史”之称。其诗风初为江湖体,自经离乱,转师杜甫,眷恋故国,诗风一变而为苍凉悲愤;也有一些山水诗,格调明快。其词多写宫庭生活,善于写景状物,以清丽见长;德祐之难后,词风眷怀故国,情深语直。代表作品有《醉歌》10首、《越州歌》20首、《湖州歌》98首。著有《湖山类稿》《水云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敕使穿云破湿苔,水边坐石更行杯”:“敕使穿云破湿苔”描绘了敕使在云雾中穿行,拨开潮湿青苔的场景,给人一种神秘而清幽的感觉。“水边坐石更行杯”则写出了在水边坐在石头上饮酒的闲适情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轻松的基调。“翩翩野鹤飞如舞,冉冉岩花笑不来”:“翩翩野鹤飞如舞”将野鹤飞翔的姿态比作舞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野鹤的轻盈和灵动。“冉冉岩花笑不来”把岩花拟人化,仿佛岩花带着笑意却不靠近,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和生机,使诗歌更具感染力。“乱木交柯盘圣井,数峰削玉并仙台”:“乱木交柯盘圣井”描绘了杂乱的树木枝干交错环绕着圣井的景象,给人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感觉。“数峰削玉并仙台”将几座山峰比作被削过的玉石,与仙台并列,展现了青城山的壮美和神秘,突出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平明绝顶穷幽讨,更上青城望一回”:“平明绝顶穷幽讨”叙述了诗人在天刚亮时登上山顶尽情探寻幽静之处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青城山美景的追求和探索精神。“更上青城望一回”则表达了诗人对青城山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再次登上青城山眺望,希望能将这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汪元量《太皇谢太后挽章》

下一篇: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