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huā
·
·
chù
qíng
huái
怀
wèn
tiān

朝代:宋作者:刘辰翁浏览量:1
chù
qíng
huái
怀
wèn
tiān
xiāng
xiāng
jiù
nián
xíng
guò
zhāng
jiāng
sān
shí
lèi
rán
zǎo
宿
bàn
chéng
fāng
cǎo
yóu
hán
chūn
tiān
xiǎo
xiǎo
táo
huā
sān
liǎng
chù
rén
lián

译文

此时此地的心情,无法说清楚,期待着能相聚,却不知要到哪一年。章江早过了三十里了,离别的泪依然在流。该尽早投宿,明日还有一半的路要赶,在这样一个随时会下雨的寒冷的暮春季节里。只有偶尔几处的桃花,让人觉得可爱。

逐句剖析

"此处情怀欲问天":此时此地的心情,无法说清楚,

"相期相就复何年":期待着能相聚,却不知要到哪一年。

# 相期相就:相约聚会。此指男女之间的幽期欢会。期,邀约,会合。就,接近,趋合。

"行过章江三十里":章江早过了三十里了,

# 章江:即章水,古称豫章水,亦名南江,是赣江的西源。

"泪依然":离别的泪依然在流。

"早宿半程芳草路":该尽早投宿,明日还有一半的路要赶,

"犹寒欲雨暮春天":在这样一个随时会下雨的寒冷的暮春季节里。

"小小桃花三两处":只有偶尔几处的桃花,

# 小小桃花:指凋残的桃花。小小,极小,词中有亲昵意味。

"得人怜":让人觉得可爱。

# 得人怜:惹人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花子·此处情怀欲问天》是南宋词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词,写了作者在一次离舟中的所见所感。上片抒情,以“问天”起笔,倾诉与情人相聚无期的痛苦,即便行远,泪仍未消;下片写景,借暮春旅途景致,烘托凄凉心境,寄寓相思。全词语似直而意深,情似淡而极悲,令人低徊不尽,唏吁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末年爱国词人,文学批评家

刘辰翁(1232~1297),南宋文学家。字会孟,号须溪,世称须溪先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入元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其诗文有奇崛之风,词承辛弃疾一派,文学成就也主要在词。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曾评点杜甫、王维、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开后代评点风气。其对李贺诗的评点,流传最广。主要作品有《须溪记钞》《须溪集》《须溪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景定三年(1262),金榜题名前,刘辰翁为追逐功名,无奈与情人挥别。离家后,他乘船远行,途中所见所感皆化作情思,于舟中写下此词,以寄托对情人的深切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写相思离别之情的词。词中展现了词人在暮春时节行旅途中的情景,通过对沿途景致的描写,抒发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化用:词中多处化用诗句,比如“早宿半程芳草路”一句化用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经典表述,看到芳草,自然勾起了内心的惆怅,将所见之景与内心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富有跌宕纡曲之趣。

3. 分段赏析

上片抒情,情感余哀未尽。“此处情怀欲问天”一句,起笔突兀,词人内心的情感如汹涌的潮水,无法抑制,以至于要向苍天发问,瞬间将读者带入到他那深沉而复杂的情绪之中。为何会有如此激烈的情感呢?“相期相就复何年”给出了答案。“相期相就”在这里指男女之间约定的幽会,当初分别时两人立下誓约,定会重逢,可现实却是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实现,这种对相聚遥遥无期的焦虑,让词人内心的痛苦达到了极点,故而呼天而问,将情人分别后的相思之苦、期盼之情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两句,在情感上是对上文的延续,余哀未尽。“行过”表明此时词人正处于离别之后的行程中,船已经沿着章江行驶了三十里。然而,距离的增加并没有减轻他的痛苦,泪水依旧潸然而下。这“泪”绝非普通的眼泪,而是饱含着深深的离别之思,以及对相聚无期的失望之恨。前面三句所蕴含的复杂情感,都凝聚在这一个“泪”字上。这个“泪”字看似简单轻巧,却承载着极为厚重的情感,词人将内心的悲痛以一种看似平静却又深沉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词情上实现了明转暗连,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他内心的哀伤,让人不禁为之低徊感叹。下片写景,笔调明丽淡雅。“早宿半程芳草路”描绘了暮春时节旅途的所见所感。词人因为害怕远行,所以早早投宿,这一天只走了一半的路程,而沿途所见唯有两岸茂密的芳草。“芳草”这一意象,在我国古代诗文中常常被用来表达乡思离情,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中就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经典表述。在这里,词人看到芳草,自然勾起了内心的惆怅。“犹寒欲雨暮春天”继续描写暮春时节的天气状况,此时虽已至暮春,但寒意尚未完全消散,天空中还弥漫着欲雨未雨的阴沉氛围。这种凄冷的天气,与词人内心的凄凉离恨相互映衬,进一步烘托出他旅途的孤寂和内心的愁苦。这两句通过对仗的手法,将旅途所见之景与内心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富有跌宕纡曲之趣。“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两句是舟中偶见之景。“小小”一词,既描绘出桃花的娇小形态,又带有一种亲昵的意味。看到这两三处残败的桃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的诗句,但二者所表达的意境截然不同。苏轼诗中的桃花是早春初绽,充满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而此词中的桃花却是晚春凋谢后仅存的残枝,有着美人迟暮的寓意。正因为如此,下句紧接“得人怜”,可见在词人眼中,这残败的桃花就如同他心中的意中人,历经时光的消磨,惹人怜爱。词人运用曲笔,将写景与寓人相结合,以桃花喻人,情景交融,含蓄地表达出对意中人的深切怜惜与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在感情上是余哀未尽,在词情上是明转暗连。“行过”之“行”,又补道出是在别后。此泪中饱含离别之思,失望之恨,总上三句之情而结于此一“泪”字,字似轻巧,而所承极重。词似淡而极悲,语似直而意深令人低徊不尽,唏吁感叹。

现代作家丁炳贵《婉约词与豪放词鉴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辰翁《行香子·探梅》

下一篇:宋·刘辰翁《摸鱼儿·水东桃花下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