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ng
duō
lìng
·
·
míng
yuè
mǎn
cāng
zhōu

朝代:宋作者:刘辰翁浏览量:1
míng
yuè
mǎn
cāng
zhōu
cháng
jiāng
liú
gèng
rén
héng
wēi
lóu
tiān
zhī
xīng
fèi
shì
sān
shí
wàn
qiān
qiū
luò
qiáng
tóu
tóng
tuó
yàng
fǒu
kàn
qīng
shān
bái
duī
chóu
chú
què
yuè
gōng
huā
shù
xià
chén
yǎng
mǎng
yóu
bǐng
zhōng
qiū
qián
wén
zhě
jiè
mǎn
tīng
zhōu
yùn

译文

皎洁的月光洒满江边沙洲。长江只顾奔涌向东不停歇。又有谁、在高楼上吹奏横笛。天地似乎不知道人间兴衰更替的事情,仿佛经历了三十万年、八千个春秋。落叶堆积在矮墙头上。旧时宫阙的铜驼是否安然无恙。望着青山、只见白骨成堆愁云笼罩。除了月宫桂花树下,只剩这尘土飞扬的世间,还能去何处漫游。在丙子年中秋节之前,听见有人吟唱这首词,于是当场借用了“芦叶满汀洲”的韵脚来创作。

逐句剖析

"明月满沧洲":皎洁的月光洒满江边沙洲。

"长江一意流":长江只顾奔涌向东不停歇。

"更何人、":又有谁、

"横笛危楼":在高楼上吹奏横笛。

"天地不知兴废事":天地似乎不知道人间兴衰更替的事情,

# 不知兴废事:天地不管兴废,说明天下大乱。

"三十万、":仿佛经历了三十万年、

"八千秋":八千个春秋。

# 八千秋:指历劫长久、灾难深重。

"落叶女墙头":落叶堆积在矮墙头上。

"铜驼无恙不":旧时宫阙的铜驼是否安然无恙。

"看青山、":望着青山、

"白骨堆愁":只见白骨成堆愁云笼罩。

"除却月宫花树下":除了月宫桂花树下,

"尘坱莽、":只剩这尘土飞扬的世间,

# 尘坱莽:尘土蔽天。

"欲何游":还能去何处漫游。

"丙子中秋前":在丙子年中秋节之前,

# 丙子:即1276年。是年正月,元兵入杭州。

"闻歌此词者":听见有人吟唱这首词,

"即席借":于是当场借用了“

# 借“芦叶满汀洲”韵:即次刘过《唐多令》之韵。“芦叶”句为其第一韵。

"芦叶满汀洲":芦叶满汀洲”

"韵":的韵脚来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唐多令·明月满沧洲》是宋末元初词人刘辰翁于中秋前夕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开篇描写壮阔的江景,通过横笛危楼、天地无情的意象,引出历史兴亡之叹;下片写故国残迹,将个人漂泊之痛与家国覆灭之悲相融合,最终以“月宫花树”的虚幻理想反衬尘世无处容身的现实困境。全词采用今昔对比手法,将自然永恒与人事无常交织,情感沉郁苍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末年爱国词人,文学批评家

刘辰翁(1232~1297),南宋文学家。字会孟,号须溪,世称须溪先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入元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其诗文有奇崛之风,词承辛弃疾一派,文学成就也主要在词。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曾评点杜甫、王维、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开后代评点风气。其对李贺诗的评点,流传最广。主要作品有《须溪记钞》《须溪集》《须溪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明月满沧洲”以“明月”点明时间,同时“满”字突出了月光的普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辽阔的意境。“沧洲”常形容水边的陆地,给人以辽阔的感觉。“长江一意流”继续描绘自然景观,“一意流”表现了江水的坚定和不可阻挡,既显天地永恒,又暗讽人世动荡中江河仍自顾前行。“更何人、横笛危楼”词人从壮阔的自然景观转向个人的情感体验。“更何人”表达了词人的孤独感,“横笛危楼”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横笛”声在空寂中更添孤独,引出对世事的叩问。“天地不知兴废事”,词人直接抒发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天地不知”表现了词人对自然无情的无奈,反映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三十万、八千秋”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时间的漫长和历史的深远,加深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下片“落叶女墙头”,词人从宏大的历史感慨转向细微的景物描写。“落叶”象征衰败和结束,“女墙头”是具体地点,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铜驼无恙不”是对历史的询问,也是对现实的关切。“铜驼”象征皇权和国家的稳定,询问“无恙不”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看青山、白骨堆愁”,词人再次将视角转向远方,但见“白骨堆愁”,表现了战争带来的惨烈景象,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除却月宫花树下”是词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是对现实无奈的逃避。“月宫花树”象征超脱尘世的美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尘块莽、欲何游”,词人回到现实,面对“尘块莽”的世界,感到无所适从。“欲何游”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现实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辰翁《春景 其二 村村自花柳》

下一篇:宋·刘辰翁《木兰花慢·午桥清夜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