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ér
·
·
jiǔ
biān
liú
tóng
nián
yún
sān
shǒu

朝代:宋作者:刘辰翁浏览量:1
zěn
zhī
chūn
guī
chù
xiāng
féng
qiě
jìn
zūn
jiǔ
shào
nián
niǎo
niǎo
tiān
hèn
cháng
jié
西
yān
liǔ
xiū
huí
shǒu
dàn
duàn
qiáo
qiáo
cuì
rén
guī
hòu
dōng
fēng
jiù
wèn
qián
táo
huā
liú
láng
néng
huā
rèn
láng
fǒu
jūn
qiě
zhù
cǎo
cǎo
liú
jūn
jiǎn
jiǔ
qián
xiāo
gèng
nèn
shí
hòu
shēn
bēi
gòng
shēng
huá
fān
shī
湿
chūn
shān
bàn
xiù
kōng
méi
zhòu
kàn
bái
zūn
qián
rén
rén
yǒu
lín
fēn
shǒu
tàn
xiào
lùn
wén
qīng
kuáng
huì
shí
yòu

译文

怎么知道、春天归到哪,朋友相逢聚宴,且将杯中酒饮干。年经时便尝到天涯漂泊的悠悠恨怨,这恨怨长久地和西湖边烟雾朦胧的垂柳缠绕在一起。不要回首往事。眼前只见细雨迷蒙的断桥,待人重归西湖之后,已然是一张憔悴的脸。东风还如旧日暖软,面对着前度开放的桃花鸿雁,刘郎尚能记得,那桃花可否记得刘郎的容颜。君暂且停留,让我草草准备一顿蔬菜淡饭,前晚也正是这样的时辰朋友聚宴。斟满深深的酒杯,想共同高歌一曲圆亮婉转,打翻酒杯洒湿了春衫袖子的半边。空自皱紧眉端,看斑斑白发守在离宴之前,仿佛人人都曾有过这种忧烦。临到分别执手相看,可叹往日谈笑间评点文章,清高疏狂地鉴赏乐曲,这等聚会不知何时才能重见。

逐句剖析

"怎知他、":怎么知道、

"春归何处":春天归到哪,

"相逢且尽尊酒":朋友相逢聚宴,且将杯中酒饮干。

# 尊酒:指杯酒。

"少年袅袅天涯恨":年经时便尝到天涯漂泊的悠悠恨怨,

# 袅袅:缠绕不断的样子。

"长结西湖烟柳":这恨怨长久地和西湖边烟雾朦胧的垂柳缠绕在一起。

# 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亦泛指柳林、柳树。

"休回首":不要回首往事。

"但细雨断桥":眼前只见细雨迷蒙的断桥,

# 断桥:西湖桥名,在白堤北端。

"憔悴人归后":待人重归西湖之后,已然是一张憔悴的脸。

"东风似旧":东风还如旧日暖软,

# 东风:指春风。

"问前度桃花":面对着前度开放的桃花鸿雁,

# 前度:前一次;上一回。

"刘郎能记":刘郎尚能记得,

# 刘郎:词人自指。

"花复认郎否":那桃花可否记得刘郎的容颜。

"君且住":君暂且停留,

"草草留君剪韭":让我草草准备一顿蔬菜淡饭,

# 剪韭:表达旧友重逢时纯朴深厚的真情。,草草:简单。

"前宵更恁时候":前晚也正是这样的时辰朋友聚宴。

# 恁:如此,这样。为宋时口语。

"深杯欲共歌声滑":斟满深深的酒杯,想共同高歌一曲圆亮婉转,

"翻湿春衫半袖":打翻酒杯洒湿了春衫袖子的半边。

"空眉皱":空自皱紧眉端,

"看白发尊前":看斑斑白发守在离宴之前,

# 尊前:在酒樽之前。尊,樽。

"已似人人有":仿佛人人都曾有过这种忧烦。

# 人人:每一个人。此处指主客两人。

"临分把手":临到分别执手相看,

# 把手:握手。

"叹一笑论文":可叹往日谈笑间评点文章,

# 论文:评论文人及其文章。杜甫《春日忆李白》“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清狂顾曲":清高疏狂地鉴赏乐曲,

# 顾曲:指欣赏音乐。,清狂:放逸不羁。

"此会几时又":这等聚会不知何时才能重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是南宋词人刘辰翁的感怀之作。此词以酒为引,抒写亡国之痛与故友之情。上阕以"不管春归"的醉语开篇,暗喻宋亡后的沉郁心境;"少年"句追忆与徐云屋共忧国事的往昔;"休回首"三字力重千钧,道尽江山易主之悲,连春花也为赵宋凋零。下阕紧扣"留客"主题,凸显乱世中真挚情谊;"前朝"数句寄寓深沉故国之思,结句则流露遗民无可奈何的苍凉。全词以朴拙语言承载厚重情感,体现刘辰翁晚年词风的老辣沉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末年爱国词人,文学批评家

刘辰翁(1232~1297),南宋文学家。字会孟,号须溪,世称须溪先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入元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其诗文有奇崛之风,词承辛弃疾一派,文学成就也主要在词。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曾评点杜甫、王维、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开后代评点风气。其对李贺诗的评点,流传最广。主要作品有《须溪记钞》《须溪集》《须溪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写别情的抒情词,通过写宦海浮沉的苍凉与友情的温暖,表达了词人的感怀、重逢的喜悦与离别的悲哀。

2. 写作手法

对比:“憔悴”和上文“少年”形成对比,昔日的“少年”而今已“憔悴”,补足“天涯恨”之深。表达了愁思之深。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客中饯别为轴,铺展天涯倦客的怅惘心绪。首句“暮春”点明饯别时序,“春光不再”的惜春之叹暗伏离情——正如《兰亭集序》“修短随化”的时空观照,此处的季候凋零实为人生漂泊的隐喻。次句“相逢”句以金樽对饮的当下场景,反衬“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聚散无常,与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识”形成跨时空对话。“少年嫋嫋天涯恨”二句,以西湖烟柳为时空坐标,将三十三载宦海沉浮凝练为“长结”的宿命感。刘辰翁景定三年(1262)赴试临安,与徐云屋初识于湖光潋滟间,而今鬓染秋霜重游故地,“少年”与“憔悴”的镜像对照,恰似李煜“雕栏玉砌应犹在”的沧桑变奏。下片以“君且住”起势,将离情推向高潮。“剪韭”典出《史记·范雎列传》,粗茶淡饭中见刎颈之交的真挚,反衬“茶烟琴笛”的雅集意象。前宵“酒湿春衫”的狂放,与今日“白发临分”的苍凉构成复调叙事:豪饮时的春衫浸透的是“一樽还酹江月”的放达,而今朝的白发相看却暗含“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悲怆。“空眉皱”三字尤见匠心:既状主客相对时的鱼纹深锁,又以“空”字点破聚散皆空的禅机。末句“握手相看”化用柳永“执手相看泪眼”,却以“情多少”的诘问突破传统送别范式——此别非关柳永的羁旅愁思,实为遗民词人在故国残阳下的精神绝唱。

4. 作品点评

此词虽以别情为题,却不止于抒写友情之深,更融注着作者对漂泊异乡的“天涯恨”、功业无成与年华易逝的深沉慨叹。上阕以“春归何处”的迷惘开篇,暮春意象暗喻故国倾覆的苍凉,而“相逢且尽尊酒”的疏狂宴饮,实为乱世文人消解离愁的无奈之举。下阕“草草剪韭”的粗粝场景,既映照元初文人的生存困境,又以“前宵歌声滑”的纵酒狂歌,暗藏陆秀夫负帝投海的泣血悲音。词中遒劲的笔力与跌宕的章法,恰与漂泊之痛、身世之悲等复杂情感形成共振,熔铸一炉而相得益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辰翁《夏景 凉引簟先秋》

下一篇:宋·刘辰翁《沁园春·成佛生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