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jǐng
èr
·
·
xià
shēng
zhòng
绿

朝代:宋作者:刘辰翁浏览量:1
rén
xián
xià
zhòng
gòng
xīn
róng
bàn
huáng
méi
shú
hái
jiāng
绿
shēng
sòng
chūn
jìn
shì
yán
shēng
chù
chù
sāng
zhǎng
yīn
yīn
táo
chéng
fēng
fān
shuǐ
bái
yān
gòng
cǎo
tiān
píng
shān
chén
míng
jiǔ
zhāo
lái
liǎng
dài
héng

译文

没有人会嫌弃夏天的雨,所有的树木都一同呈现出繁盛的景象。梅子已经将要成熟,雨水还催生了一片片新的绿叶。春天离去后,再也看不到春日景物的影子,整日用耳朵听到的都是屋檐下的雨声。田间地头的桑树和麻都在生长,桃树李树郁郁葱葱,果实渐渐长成。风吹动着蒲草,水面泛起白色的波纹,烟雾和草地连成一片,仿佛与天空齐平。山色长久以来都是昏暗的,清晨起来,却见两座青翠的山峦如黛眉般横亘在眼前。

逐句剖析

"无人嫌夏雨":没有人会嫌弃夏天的雨,

"众木共欣荣":所有的树木都一同呈现出繁盛的景象。

"已办黄梅熟":梅子已经将要成熟,

"还将绿叶生":雨水还催生了一片片新的绿叶。

"送春无物色":春天离去后,再也看不到春日景物的影子,

"尽日是檐声":整日用耳朵听到的都是屋檐下的雨声。

"处处桑麻长":田间地头的桑树和麻都在生长,

"阴阴桃李成":桃树李树郁郁葱葱,果实渐渐长成。

"风翻蒲水白":风吹动着蒲草,水面泛起白色的波纹,

"烟共草天平":烟雾和草地连成一片,仿佛与天空齐平。

"山色沉冥久":山色长久以来都是昏暗的,

"朝来两黛横":清晨起来,却见两座青翠的山峦如黛眉般横亘在眼前。

# 两:四库本作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夏景(其二·夏雨生众绿)》是宋末元初诗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属于写景抒情诗。诗歌以夏雨为背景,生动描绘了夏日雨后万物生长的蓬勃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全诗层次分明,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夏雨带来的变化。开篇直接点题,表现夏雨滋润下自然界的欣欣向荣;中间部分着重描写夏雨连绵的景象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突出了夏季的特征;结尾则以开阔的视野,描绘了雨后水色、烟雾和远山的优美景致,意境深远。全诗语言质朴自然,结构严谨,对仗工整,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刻画,将夏雨后的自然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力的由衷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末年爱国词人,文学批评家

刘辰翁(1232~1297),南宋文学家。字会孟,号须溪,世称须溪先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入元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其诗文有奇崛之风,词承辛弃疾一派,文学成就也主要在词。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曾评点杜甫、王维、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开后代评点风气。其对李贺诗的评点,流传最广。主要作品有《须溪记钞》《须溪集》《须溪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无人嫌夏雨,众木共欣荣”以直白的语言开篇,点出夏雨受人喜爱的特点。“无人嫌”直接表达人们对夏雨的接纳,“众木欣荣”则描绘出雨水滋润后树木蓬勃生长的景象,奠定了全诗喜悦的基调。“已办黄梅熟,还将绿叶生”聚焦夏日特有的景物。“黄梅熟”点明时节特征,梅子成熟是夏季的标志;“绿叶生”则承接首联的“欣荣”,进一步展现雨水催生新绿的生机,呼应“夏雨生众绿”的诗题。“送春无物色,尽日是檐声”由物及景,转向听觉描写。春天已过,看不到春日景物的痕迹,唯有整日的雨声从屋檐传来。“檐声”既写出夏雨的持续,又以听觉反衬出雨后乡村的宁静,暗含对夏日的专注。“处处桑麻长,阴阴桃李成”将视角投向乡村田野。“桑麻”“桃李”都是乡村常见的作物与果树,“长”“成”二字写出它们在雨水滋养下的生长状态,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图景,充满生活气息。“风翻蒲水白,烟共草天平”描绘水边与田野的远景。风吹动蒲草,水面泛起白色波纹;烟雾与草地相连,仿佛与天相接。“翻”“共”等动词生动形象,展现出夏日雨后开阔、朦胧的画面。“山色沈冥久,朝来两黛横”将目光转向远山。长久以来昏暗的山色,经过雨水洗涤,清晨呈现出如黛眉般的青翠。以“黛”比喻山的颜色,既写出山的秀美,又暗含雨后天晴的清新,收束全诗,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辰翁《鹊桥仙·看人掷果》

下一篇:宋·刘辰翁《水调歌头 其十二 和巽吾观荷》

猜你喜欢